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山西政协委员为城中村改造献言建策

2015年04月29日 14:33 | 作者:刘君 张世星 | 来源:山西商报网
分享到: 

1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在4月28日政协太原市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上表示,要把加快城中村改造作为重大发展路程、重大民生工程、重树三个形象的切入点和突破,要坚决打赢这场硬仗。要继续加大城中村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五城联创。不断改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在政协太原市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多名政协委员将目光锁定于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共同为城中村改造“支招”。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2015年,太原市要完成中环内23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中环内46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5年时间基本完成太原市170个城中村改造任务。然而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加快完成城中村改造进程,实践中还需解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政协委员建议,要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城中村及其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将城中村及其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年修建计划同步实施,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同时还应加大如集中供热入网费、电力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的减免力度,缓解城中村改造的资金压力。

 

  其次,要积极扶持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企业发展壮大。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一个过渡扶持期,出台相应配套支持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其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壮大。

 

  最后,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免费培训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城中村居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授之以渔”,增强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使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特别要提前社会保障体系转移的衔接工作,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解决好村民的后顾之忧。

 

  别让孩子们无学可上

 

  太原市要在三五年内改造中环内所有城中村,这是太原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但是,据一些村民反映,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或有关部门的疏漏,致使少数城中村村民的孩子无学可上。

 

  政协委员建议,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老房子被拆除后,村民们只能投亲靠友,租房居住。所租房如还在本城区,孩子上学问题不难解决。但是,少数家庭跨区租房,孩子上学就成了大问题。原来所在城区距离太远,无法上学;新的租住地由于无户口,同样无法上学。

 

  因此,在太原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区政府应对跨区租房的村民统一登记,两区、两教育部门要建立协同机制,帮助跨区租房的孩子们有学可上。这不仅会减少城中村改造,尤其是减少拆除老旧房院的阻力,也会营造更加和谐的城中村改造大环境。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从2015年到2020年前后,太原市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对尚未完成的170个城中村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设总量达到1.5亿平方米,其中小学校171所,幼儿园224所,社区卫生室和区域医疗中心210处,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中心170处。对于这些在城中村整体规划中具备独立的建筑个体和建筑群体的公共设施,应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国家现有的节能政策和资金奖励有关文件要求,在城中村建设政策中,明确列出鼓励公共设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如使用:太阳能热水供应、污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技术对建筑物提供冷热源,目前太原市已有部分成功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案列。

 

  对城中村改造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提前列入项目节能资金使用计划,对于当年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节能设施开工拨付一定比例的节能奖励资金,全部完工验收后拨付剩余资金。

 

  收集和总结太原市节能减排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成果案例,加大政策、技术性指导和宣传力度。为给太原市创造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大气环境和外界环境的污染。

 

  关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近年来,随着太原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用于开发建设而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逐年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农民尚未纳入持续有效的社会保障,为此,要给失地农民一定的社会保障。

 

  政协委员建议,在民生保障方面,城中村改造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安置房选址、建筑品质、套型设计、就业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上,政府要时刻注意民生优先。

 

  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编制,要遵循先落实安置用地,合理安排村发展留用地,确保今天改造的成果不成为明天改造的对象。安置房选址,将地段优越、交通便捷、配套成熟的“黄金地段”落实为安置房地块。

 

  在解决农民长远生计方面,要改变城中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使城中村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转;改村民农业户口为城市居民户口,落实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村民委员会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城市居住社区;改城中村集体土地为国有土地,按城市规划要求,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将由村民改变为居民的人员纳入城市就业和社保体系,解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

 

  见习记者 刘君 张世星 新闻漫画/赵长安

 

编辑:薛鑫

关键词:山西政协委员 城中村 献言建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