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优化产业结构有助降低融资成本

2015年05月05日 08:33 | 作者:夏晓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融资贵”仅是企业所面临问题的表象,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难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让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的低廉资金无处可投,而广大小微企业却因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资金紧张,时常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从产业结构视角探寻小微企业融资贵的破解思路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全面发展服务业,降低资金需求。

  相比资金高度密集的传统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人力资本、低能源消耗、低资金投入的“高产出、轻资产”特点。而且,以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通过互联网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服务业,进一步降低服务业的资金需求。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迅速下降,原先由于地域、信息、资源等多方面原因所制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触网的新兴服务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得到其所需的信息,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资金需求。二是,通讯方式的改变和分工协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使得不少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得以通过网络化外包的形式实现,企业运营所需资金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了轻资产化运营。

  其次,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科技创新以创新为动力带动企业发展,改善融资状况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拥有庞大的科研院所,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但因为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更少。应当以政策为引导,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优先对接,引进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让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校的科研创新相接轨,让科研创新走出高校成为落地的市场化产品。此外,企业的科技创新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要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吸引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创新,并通过融资机制的改革,让创新的成果可以及时变成现金流。

  另外,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拓宽市场规模以消化过剩产能。

  传统的小微企业往往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要特征。在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先的出口导向型产业遭遇寒冬,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东部沿海制造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使得这种结构性调整成为可能。通过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以雁阵的方式进行梯度化的产业转型,将一些在国内发展受到制约的产业向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国内各个主要制造业产业则应该从原先的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投行所构建的战略优势,以“走出去”带动国内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资金供给结构的改善,从而达到产业结构与资金供给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编辑:罗韦

关键词:企业 产业结构 资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