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手机成为“孤独手雷”
“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你介不介意把你手机粘在我额头上,这样我就当你在看着我说话得了”,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反思生活被手机主宰的文章,让很多人心有感触。
行色匆匆的社会里,相聚本已不易而短暂,却常常穿插一幕幕“低头”的场景。同学相约,隔桌相望,很多人却习惯在线沟通;朋友聚首,大家都拿起手机,忙着拍照、分享、点赞;亲人团圆,任父母坐在旁边,发微信、刷微博却成了最重要的事。于是,有人感叹,一部部原本有声有色的生活“电影”,却在上映时成了相对无言的“默剧”。有人则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面对面,你却在玩手机。
“仿佛,能听到一种叫做‘孤独’的草木,在周围生长的声音”。低头之际,指尖的喧哗,替换了现实生活中的嘘寒问暖和温情问候,遗留给他们的,就只剩下了孤独。
其实,孤独的又何止是亲朋父母,更包括玩手机的自己。正如一句歌词所说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当很多人带着“演示焦虑”对网络上的自己进行打扮,在广阔无垠的移动互联网络中晒出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面,那些飘在空中的代码和程序已然开始占据生活、影响情绪。而这,照见的正是个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有人说:“当信息所代表的和人的连接,可以暂时地屏蔽内心的孤独感,人就会对这种连接上瘾。”在这个意义上,手机正成为一种“孤独的手雷”,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灵正处于孤岛之中。
从最初的呼叫转移,到语音、视频对话,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即时化、可听化、可视化交流,本是要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感情的交流更加便捷。何以人们在先进的技术面前,反而离亲密更远、离孤独更近了呢?“低头族”埋首手机,正是“孤岛”上的人在信息的海洋中追索情感信号。然而,问题在于,线上的“键对键”,在经过了层层掩饰和精心布置之后,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盖上了面纱,真实的想法反而被深埋心中。最终,感情的沟通成了一种奢望。
键对键,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尽管时代的车轮在不断向前,但人们对于真实感情的沟通需求,却从未改变。为了进行“数码排毒”,在巴西一个酒吧,设计者甚至推出了一款名为“离线酒杯”的产品,酒杯的底部只有一侧有脚,其余部分需要用手机垫着,杯子才不会倾倒。设计者希望借此让人们回归真实的交流。面对面的真情沟通,才是医治孤独最好的良药。没有这种沟通,通讯技术再发达便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如建沙舟之上,出现“手机多忙碌,心就多孤独”的尴尬。有了这种沟通为基础,先进的技术就会让交流更密切,让心与心贴得更近。
有一部纪录片这样描述:当互联网时代迎面而来,学者们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移民与五百多年前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相提并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目的——为了新的生活。身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手机阻隔在生活之外。但是,别让手机成为“孤独的手雷”,让技术连通心灵,是我们需要解答的一道生活考题。
编辑:水灵
关键词:我在看你 你却在看手机 微信 朋友圈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