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中国画家笔下的唐诗世界
张大千 杜陵诗意图
张大千 高寻白帝问真原
李可染 天姥山图250年前,孙洙先生和夫人徐兰英女士做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夫妻二人花费一年时间编辑的《唐诗三百首》获得出版,从此后,学堂中的萌娃们多了一本必读的教材,李白、杜甫、白居易生活的年代也就此住进了他们的心里。250年后的今天,唐诗依旧深深存在我们的脑海里,每当生活的压力,精神的苦闷袭来,它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愉悦与温情,因为在唐诗的世界中,有让“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空气,有朋友间深过桃花潭水的感情,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与好友杜甫、高适分别的“诗仙”李白即将从山东前往绍兴,临行前,一时诗兴勃发写下了传世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在诗中他写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流露出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无奈,想用寻仙问道的方式逃避现实,但掷地有声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表明了他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妥协,这种寻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与天姥山的雄浑伟岸相得益彰,更与大唐盛世开放豪迈的时代精神产生了共鸣。
1989年,李白诗作中的精神触动了耄耋老人李可染先生的灵感,让他集结毕生功力绘制了《天姥山图》,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神奇宏大呈现于画中,其山顶天立地,气象巍峨,披沐朝阳,神采勃发,回味无穷之际,尽显“李家山水”之风华。然而,一生求索艺术的李可染先生仍未就此满足,提笔写下了“太白此诗气势宏伟,世无匹敌。久欲写之,不敢落墨,恐有辱前贤也。今以小纸试为之,他日当奋以求之也”。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唐的四海承平,不只让诗人们能在远游中得到自然山水的慰藉,还能在游历各地的时候,享受到文人生活带来的情趣。杜甫早年壮游齐、赵之地时创作的七律《夜宴左氏庄》中,就描绘了文人间夜宴雅集的场景,并通过诗中颈联“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刻画了古代士人的志趣,即有追求的古代士人必须精研典籍,强身习武,才能居庙堂可治天下,入沙场可卫国家。任伯年1871年取此诗所做的《检书烧烛图》扇,则经由自己的画笔凸显出“检书看剑”中蕴含的文人追求。此作中一宽袖大袍的中年士子席地而坐,身前有短剑数把,最上一把,已出鞘横陈,仿佛刚被主人弹摸过。士人身材魁梧,虽执杯在胸,但炯炯目光仍留连于剑尖。身边凉榻之上,杂置琴书,二个丫环正举烛翻书,当是应主人之命检索他要阅读的书中章节。
在近现代画坛诸位名家中,像任伯年、李可染这样喜欢用唐人诗意作画的名家有很多,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等人也值得关注。有意思的是,这些画家大多痴迷于对杜甫诗文的再创作。张大千甚至采用多种画法就某一名篇反复描绘。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他取意杜甫中年所作《望岳》诗,先后绘制了两幅重要作品,其中1934年作《高寻白帝问真原》采用没骨重彩山水,画面疏阔精致,云山飘渺,杂树错落山间,突显出华山的雄奇,富丽堂皇而不失文人气质。而与这幅画的精细谨严不同,1935年作水墨山水《杜陵诗意图》则以恣肆豪放取胜,布局收放有致,笔墨酣畅淋漓,“高寻白帝问真源”的豪气盎然笔端。与青年壮游时所作《望岳》中“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不同,仕途受挫被贬华县的中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述了自己的失意与彷徨。虽然华山壮美无比,“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令人意欲攀登,但得不到“仙人九节杖”,让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拄到玉女洗头盆”,只能等到天气转凉快后,再去“高寻白帝问真源”。为了体现探寻“真源”的难度,张大千在两幅画作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华山险峻。特别是没骨重彩者,其山穿云而上,直刺天空,且峭壁陡峭,看不到可以上山的路径。而在另一幅画作中,虽然有小路通向玉女祠,但在画取横幅不见山顶的状况下,还是让人不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所谓“真源”究竟藏在那里。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平息,让一贯忧国忧民的杜甫重又获得了好心情,这让他眼中的景致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一日,身在草堂的他推窗望远,只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静相宜,色彩明快,生机勃勃的画面,陶醉了诗人,也经由优美诗句铭记在了历史长河中。在陆俨少先生1991年取此诗意创作的《唐人诗意图》中,这样的美景经由画家高妙的构图,变得更加立体,清新隽永的诗情跃然纸上。陆俨少画作中的云与水个人特色十分鲜明,此作中的近水远云不但烟波浩渺,变化无穷,而且在它们的串联下,近景的翠柳黄鹂、泊岸商船与远景中白雪皑皑的西岭连绵相关,互相呼应,令观者在遍览千里风光之际,既感受到原诗中广阔视角的宏大,又体会到世间万物之美好。在此基础上,陆俨少疏秀流畅,刚柔相济画法与原诗中轻灵畅快美感相互映衬,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感觉油然而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杜甫一样,诗人张继也在安史之乱中饱受磨难,所不同的是,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他并没有依靠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情绪,而是铺陈种种孤寂的物象,传递自己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1944年身在重庆的傅抱石,也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中,离开家乡已经6年,抗战结局仍不明朗,画家心绪一时间与一千年前的诗人产生了共鸣。情之所至,傅抱石执笔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画面中,寒霜漫天,落月无光,一棵置于前景的枫树,已干枯的枝杈分割了平静的湖面,也凌乱了游子的思绪。一切都是混沌的,寂寥的,即便是枫树上那几只乌鸦的啼叫也只是为了增加寒意而存在。
陆俨少 李白诗意
陆俨少 唐人诗意图画家的心绪不同,对诗意的解读也不一样,还是这首《枫桥夜泊》,在1979年陆俨少取其意创作的《唐人诗意》中,却给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审美感觉,虽然,描绘的还是深夜中江岸空旷的场景,但却因为构图的舒朗开阔,色彩的多样运用,多了几份意趣,少了几份寂寥,观看这幅画时,心中默念张继的诗篇,甚至会生出入画一游的想法。
虽然大唐盛世的荣光早已消散在历史中,但经由诗歌、绘画等形式保存并延续的文脉,却历久弥新,不曾远离。欣赏取意唐诗的画作,感受不同时代文人在宣纸上碰撞出的火花,体悟高洁的情怀,今人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感,或许就会找到真正的家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国画家 唐诗 张大千 李可染 陆俨少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