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国首善仙逝,德行万古长青
原标题:高福生:中国首善仙逝,德行万古长青
5月2日凌晨,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湘籍慈善家余彭年(又名彭立珊)先生在深圳与世长辞,享年93岁。这位对慈善出手大方,对工作要求严格,对员工充满友善,自己则无欲无求,一生荣誉等身的“光明天使”、慈善界的“诺贝尔”,带着微笑去往天堂,续圆“慈航普度、施惠天下”之梦去了。
根据余彭年生前立下的遗嘱,他去世后,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公司及金钱,将委托香港汇丰银行作为慈善信托基金,不留分毫给子孙。余彭年华光四溢的“荣誉簿”上,又多了一个“中国第一裸捐慈善家”的称号。
连日来,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刊发文章,追忆这位“挣够一百亿,捐够一百亿”的慈善家生前感人的点滴细节。在余先生的家乡湖南,人们对他回馈桑梓的慈善义举更是感同身受:一句“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余彭年”的承诺,点亮了三湘万千白内障患者的人生之路;印有他名字的立珊豪华公交,每天仍在长沙街头迎来送往;立珊学校、立珊水坝、彭立珊救护中心……早已升华成了一张张耳熟能详的慈善公益“名片”,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余彭年秉承“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的善言,将自己一生所得共93亿港币悉数捐给了余彭年慈善基金会,是“华人裸捐第一人”,曾被评为全球“十四大慈善家”之一。余彭年还注重慈善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公开宣布将深圳彭年酒店经营所得的纯利润永久捐献给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希望永久保存“母鸡”,把“鸡蛋”拿出来做好事,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慈善酒店”的先河。多年来,余彭年无论在捐赠额度还是在慈善理念上,都走在华人企业家、慈善家的前列,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金钱,但留下了一种不灭的精神、一种崇高的情怀。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余彭年悄然离去,让人不由得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彭年说:“我喜欢直接帮助穷人,我见不得穷人难过;行善就是我的养生之道。”他还说:“知足常乐,不贪财,不做坏事,专做好事,做好事有好报,健康长寿,你不相信也要相信,这就是长寿秘诀。”这位“裸捐”仙逝的中国首善,一生的大智慧里遍布“舍得”二字——在金钱上舍得,将自己毕生的财富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穷人;在时间和精力上舍得,从50岁坚持到93岁。
余彭年是中国慈善界实至名归的“诺贝尔”,他对慈善事业的满腔热诚和大手笔,惊艳世界,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首善仙逝,德行永存,余先生,请一路走好!
编辑:水灵
关键词:中国 首善 仙逝 德行 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