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当红场阅兵响起“喀秋莎”
原标题:人民网评:当红场阅兵响起“喀秋莎”
莫斯科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上,中国军人在中俄百姓耳熟能详的《喀秋莎》的旋律中,炫目登场。他们神情坚毅,仪态从容,步伐沉稳而矫健,展示着令世界耳目一新的军容军姿。
这是一场俄罗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包括中国年轻士兵在内的军队方阵,仪态从容地昂然走过红场,向全世界展示着对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独裁者、专制政权造成的“二战”悲剧的永不遗忘,对人类战胜法西斯的胜利纪念。
阅兵式中,拥有威慑力量的,绝不仅仅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新式武器,更是那些一直仰着脸微笑甚至是欢笑着的年轻士兵以及那些战争幸存者的沧桑面庞。“乌拉,乌拉”,响彻红场。年轻的、年老的士兵们,忽啦啦都站了起来,笔直地站立着……青春的与苍凉的嗓音都加入进来,把70年前经常唱响的胜利歌曲,再次唱响在他们70年前的出发地。
70年前的那场二战,在全球范围内沉埋了上亿军民的鲜活生命。那些老兵凝重甚至悲怆的表情,提醒我们,有更多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们最年轻的岁月,抹去这难以计数的、曾经幸福美好的生命,是多么残忍,多么反人道反人类的战争罪行。
当某些地方仍有强大声浪在竭力否认、刻意遗忘这段血淋淋的历史之际,俄罗斯以这样的方式,重忆惨痛历史,拒绝遗忘罪恶,纪念光荣胜利,是提醒人类远离灾难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方式。
就在出席庆典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上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回顾中俄两国并肩战斗历史,传递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的信念。当年,中苏两国浴血奋战,苏联红军介入中国战局,加速了日本投降进程;而苏联红军里也有中国人、中国团,特别是从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力量。正如俄国总统普京在今天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国也是当年二战的前线。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这两个伟大的民族,用巨大的惨重牺牲换来了弥足珍贵的和平与胜利。
纪念战争胜利,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珍惜和平。中俄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合作,对维护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地区安全有重大意义。
70年,倚门老母和春闺新寡早已凋零,但生命的尊严和烈士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他们当年拼将一死,改写了国际政治格局,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二战结束了,冷战也似乎结束了,烈士们则怀揣浩然之气,永远定格在青春最悲壮的一瞬,尽了报国之忠,却未能尽夫妻之爱、人子之孝、父兄之道。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注视着这场规模浩大的阅兵式。
这场大阅兵中,西方国家集体的醒目缺席,提醒人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众多不和谐因素。伴随着《喀秋莎》,中国军人在红场的精彩出场,正是希望以这样的积极姿态,慎终追远,维护和平,让那个国际法基本准则受到蔑视以及扩张单极世界的企图,让战争的阴影一去不复返。
编辑:水灵
关键词:当红场阅兵 响起 “喀秋莎”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