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沉香价格看涨 投资收藏渐入佳境
沉香串珠成为大众时尚饰品,还兼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用香宜选用古朴雅致香具。
在多数人眼中,沉香是一种稀缺的香料,一般只能通过收藏界等少数渠道一睹沉香真容,而事实上,沉香全身是宝,围绕其种植、加工、流通、收藏、药用等几大环节,都可形成一个大产业,如沉香叶可用于制茶、制酒、制枕头,沉香花可做香料,提取的沉香精油对呼吸道疾病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人类对香的喜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再加上一点持续可期的利润空间,更是让人着迷。近年来,沉香身价连番上涨,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各路资本争相进入沉香市场,沉香投资收藏渐入佳境。
天然沉香成收藏新贵仍供不应求
沉香,是自然界中极为稀少、珍贵的香料资源,品质较好的沉香都是需要通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来醇化才能结出,其中含油量高的顶级沉香,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长久以来,沉香一直受到达官贵人的宠爱,但是,哪怕是以现在的科技手段,都无法合成复制出沉香那种神奇、独特的香味,所以天然沉香就显得更加珍贵。
与此相反,沉香的采集是相当艰难的,尤其是寻找埋藏在土里的沉香,多数只能靠经验。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的几个沉香产区,沉香的分布和生长均不一样,如现代优质沉香的产地越南,因为近20年大量的沉香挖掘与买卖,资源已接近枯竭,特别是沉水级的优质沉香更是千金难觅。
人们对沉香的关注由来已久,在中国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史料中有丰富的沉香记载,到晚唐及五代则又有了更高度的提升发展;在宋代,好沉香是“一两沉一两金”;到明代,就已变为了“一寸沉一寸金”。
物以稀为贵,专家们建议应对香料进行区分,合理利用,好的香材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此外,沉香的养生作用也是很多收藏者选择的理由。沉香在燃烧时会发出香味,这种清香,高雅而沉静,清凉而甘甜,可使人心平气和,进入安然的状态。作为入药的材料,沉香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上也有极佳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天然佳品。
沉香身价连番上涨,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各路资本争相进入沉香市场。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最大沉香产区的岭南地区,一年交易额已达上千亿元人民币规模,大批的艺术品投资者正向沉香市场挺进,沉香行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
据悉,在沉香收藏方面,国内的买家数量已占到艺术品行业的近两成,其购买主体从行业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能源、高科技等,近年来都市白领也加入到沉香消费与收藏的市场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国各大古玩市场都有一些沉香在展示和流通,但很少有上品与极品;市场上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原材料的稀缺,导致了市场中仿品与伪品的大量充斥。即便如此,近年来沉香收藏在市场上依然比较活跃。
沉香文化源远流长走进现代生活
除了稀缺性之外,沉香的文化内涵也成了其保值增值的优势。随着国人文化修养和素质的提高,沉香饰品将作为新的财富表现形式成为众多文化圈层的喜好。
中国香文化既是养生的文化,也是养性的文化。对于主张修身养性、明理见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香文化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事实上,我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和我国的人文文化一脉相承。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的关于沉香的记录始于春秋,鼎盛于宋。宋元时期,人们更是把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一起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修身养性的“四般闲事”,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以品香为题材的名诗佳句。
以宋代为例,香文化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宫廷宴会、婚礼庆典、茶坊酒肆等各类场所,都喜欢用香;香药进口量巨大,政府以香药专卖、市舶司税收等方式将香药贸易纳入国家管理并收入甚丰;文人阶层盛行用香、制香,也有很多文人从各个方面研究香药及合香之法,庞大的文人群体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遗憾的是,在晚清及其之后的百余年当中,香文化出现断档,以至于如今很多人对沉香文化产生陌生感。好在,在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越发关注的今天,沉香文化正迫切地回归人们的生活之中。
受此影响,香文化逐渐在这个追求时尚的时代受到追捧和青睐,品香成为国人的一种时尚:近年来,在广深等城市的都市白领中,兴起一股香文化潮流,点上一支沉香线香,洒些精油熏香,泡上一壶好茶,悠然一下午。
在当下,沉香制品掀起了一股全新的香文化热潮,包括工艺品、衍生品、文艺作品等,形成了一个丰富的香文化产业链;在雕刻领域,经过雕刻大师的艺术之手雕刻出各种类型的沉香雕件,如观音像、罗汉像、佛像、笔筒、二胡、图腾等,其经济价值及收藏价值更高。
同时,沉香也可以制作成挂饰、珠串等佩戴在身上。隐隐约约的香气,让人心神安定,同时,也象征着去污辟邪,为人们带来祥和、福寿之气,因而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沉香一路看涨屡屡拍出“天价”
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一种稀缺的高级香料,藏家不会轻易将沉香真品示人,也较少忍痛割爱将藏品出售。因此,在为数不多的沉香拍卖会上,每当有沉香的身影出现,总是能激起其他藏家的收藏欲望并为之疯狂。
在各种大型的拍卖会上,沉香工艺品被以天价销售,也就成为了屡见不鲜的事情。在一年前的北京翰海春拍现场:当代木雕艺术家李凤强创作的沉香《一苇渡江》摆件拍出2880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达3312万元。这件高118厘米、重约6750克的沉香木雕作品,创造了中国市场上沉香艺术品价格的最高纪录。
来自印度尼西亚达拉干的10060克沉水沉香料随后也从2000万元拍至3622.5万元,再破纪录。
此前,沉香料的高价保持者是重约3635克的越南水沉密结奇楠上上金品伽罗贡香,1840万港元,2013年10月由中国嘉德香港拍出。这件长61厘米的沉香料“深黄褐色,通体散香,质地致密,气味淳正,清润甜圆,层次分明”,曾经日本香界藏家旧藏,上世纪90年代转入香港两依藏收藏。两依藏收藏的沉香曾一度称雄国内。
在沉香主产区的广东,每年也同样有一场吸引藏家目光的沉香拍卖会。去年12月由广东省沉香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全球精品沉香拍卖会上,现场应拍的“沉香王”,每一件无不让专家称赞叫绝:犀牛角、沉香扇、虫漏、树心油、江舟独钓、一鸣惊人……其中不乏上乘艺术品,以及出自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型特异的天然沉香珍品,不少珍品起拍价就在50万元乃至100万元级别。
最终,起拍价为150万元的24号藏品《十八罗汉拜观音》以610万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会的最高拍价,据悉,该藏品重量为1305克,产地为文莱。此外,重量约100克的芽庄沉水奇楠以100万元成交,重量为33克的奇楠《斋戒牌》以300万元成交。
据统计,此届全球精品沉香拍卖会成交作品13件,成交总额2396万元,成交率52%。“这体现出这场香文化底蕴丰厚的沉香拍卖会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广东省沉香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今,天然沉香的价格涨势惊人,连续多年以超过30%的幅度增长,收藏级的沉香原料价格每公斤已经涨到百万元以上,而顶级沉香奇楠香的价格则高达每公斤千万元。与投资市场火爆相对应的是沉香供应的沉寂。事实上早在2000年,沉香就已经正式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
在业界看来,尽管沉香屡屡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但沉香价格仍处于历史低点,沉香自古仅为皇族贵胄所享有,像现代人这般较为容易地就能与沉香结缘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这也为沉香的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
方法论
如何投资收藏沉香?
在沉香独有的特性之下,沉香市场也为之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将沉香工艺品推向市场,那么投资沉香制品,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如何投资?行业专家介绍,在投资沉香制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观其外观外貌,沉香属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因受伤而产生的油脂,附着在木头上。不管沉香结油多寡,香和木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真沉香手珠或把件都有明显的花纹,假沉香的外观几乎没什么变化,无浓淡之别,人工做上去的花纹极其一致,一看即假,而且一玩就掉色。
其次,沉香是香中的极品,香味非同一般,或清新雅致,或高远悠扬,一般沉香的味道刚开始闻就觉得像某种熟悉的药味,闻沉香的味道主要的判断手段就是“钻”,真沉香的味道是沿着线丝状的路径钻到鼻子里去的,感觉是一阵一阵的。
再次,好的沉香看起来好像有层油,但摸起来不脏手,手也不会沾油。如果是假货,做上去的油会在手上留下脏脏的印记。
最后,真香用火烧一下就会发出清幽的香味,沉稳清神。如果是沉香手钏或把件等,可以用针烧热后去烫了闻,这样既可闻香又不破坏物件。
此外,如果想要投资增值升值性比较强的沉香,要有两项准备。第一,首先确定自己有充足的大量的资金。因为顶级收藏沉香价格极为昂贵,而且长期持有等待出手才是较佳的投资方式。第二,一定要确定购买的渠道。对于沉香大投资商而言,有了资金,最主要的就是要确定从哪里购买。
不过,面对鱼龙混杂的沉香市场,专家建议,沉香产品的实际价值和市场表现往往是不同步的,甚至与其艺术价值背道而驰。那么在投资收藏的时候应“以好不以贵”作为方向标,如何来评价好的标准,这就有赖于投资收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
小知识
宋代文人用香风格各异
宋代文人盛行用香,生活中处处有香,其香文化是充满灵性的,富有诗意的,繁盛而不浮华,考究而不雕琢,是中国香文化真正的高峰和代表。
正因为香料文化的流行与发达,宋代咏香诗文的成就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品质之高更使人不禁拍案。很多人写到香的作品有几十首以至上百首,其中也有许多文坛名家,如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这些灿烂的文辞既是当时香文化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香文化步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宋词中频繁出现的“香”族词语,就从各方面展现了当时的流行风情。
黄庭坚也曾以“江南帐中香”为题作诗赠苏轼,有“百炼香螺沈水,宝熏近出江南”。苏轼和之,有“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黄庭坚复答:“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趁朝参。”“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史上也流传许多文人用香的轶事,同是焚香,却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可谓烧出了个性,烧出了特色。
韩熙载对花焚香,且花不同,香亦有别。林樨宜龙脑,兰宜四绝,含笑宜麝。
徐铉喜月下焚香,常于庭院中焚烧自制的一种香,名之“伴月香”。
梅询喜熏衣。晨起后先焚香熏衣,且要捏起袖口才出门,到办公处撒开衣袖,于是满室皆香。
蔡京喜“无火之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飘涌而来。
宋代宫廷用香量较大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宫廷生活较为节俭,但宋代宫廷焚香用香场合甚多,宋代宫廷焚香包括熏香、熏衣、祭祀、入药等,香药用量也很大。
宋代宫廷焚香既单用沉香、龙脑、乳香、降真香等高档香药(常在祭祀中单焚香药),也使用配方考究的合香(如徽宗宫中“宣和御制香”,用沉香、龙脑、丁香等制成),宋代宫廷焚香用的炭饼亦由多种原料精工制作。
宋代宫廷焚香已普遍应用于宫廷的各种祭祀活动。焚香用香过程当中,皇帝也常以香药赏赐诸臣后妃。真宗即多次以香药赐丁谓:“袭庆奉祀日,赐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在宫观密赐新香,动以百数,由是私门之沉、乳足用。”
仁宗曾于嘉祐七年(1062年)十二月庚子,“再幸天章阁,召两府以下观瑞物十三种,各以金盘贮香药分赐之”。
宋代宫廷及地方上的各类宴会、庆典都要用香,还常悬挂香球(即“薰球”,悬于空中,烟气飘散更为优美)。“凡国有大庆大宴”,“殿上陈锦绣帷帘,垂香球,设银香兽前镧槛内。”(《宋史·礼志》)
南宋官贵之家常设“四司六局”(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果子局、蜜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人员各有分工。“香药局”主要职责是熏香,负责“香球、火箱、香饼。听候索唤诸般奇香及醒酒汤药之类”。(《都城纪胜》)市民不论贫富,都可出钱雇请,帮忙打理筵席、庆典、丧葬等事。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沉香 投资收藏 沉香串珠 时尚饰品 艺术价值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