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为“全市规划一张图”把脉建言

重庆市政协就“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开展专题协商

2015年05月15日 10:29 | 作者:戴娟 |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建设,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布局,都需规划先行。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规划全覆盖工作。然而,在推动法定规划全覆盖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更加科学编制规划?5月14日,市政协四届三十四次主席会议就此与政府部门开展了专题协商。

  目标:2017年底实现全市城乡规划一张图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基本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核心、详细规划为基础、各类专业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编制体系。

  但市规划局局长曹光辉同时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法定规划覆盖不全、重城轻乡;专业专项规划缺口大,系统性不强,统筹协调不够的现象依旧存在。

  为此,去年7月,市政府下发通知,全面启动我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本次规划全覆盖工作涵盖了市域、主城、区县(含区县域和区县城)、镇(乡)、村五个层级和法定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三大类型。

  通知要求,主城区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力争在两年内,并确保在3年完成,到2016年底,主城区法定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工作进度编制完成并审查批准,实现主城区城乡规划一张图;市域及远郊区县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力争在3年内,并确保在4年完成,到2017年底,市域及远郊区县法定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工作进度编制完成并审查批准,实现全市城乡规划一张图。

  薄弱环节:农村规划落地难

  在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过程中,与会的市政协委员几乎一致认为,目前农村规划落地难,也是规划编制的薄弱环节。

  市政协常委刘玲玲坦言,在城乡规划中,城市规划比较成形,比较细致,抓得比较实,但广大农村的规划推进比较慢。“而且即使规划好了,村民在实施过程当中,也不一定按照这个规划来落实。”

  市政协常委王义北认为,农村规划一直重视度不够,农民盖房子是什么地方生活方便就在什么地方盖。很多农民自己随意盖的房子不合规划,一旦拆掉,就容易造成新的浪费。

  在王义北看来,村一级的规划,由于牵涉到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牵涉到新农村建设,政府投入很大,而且农民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规划先行就更为重要。

  如何开展好对农村的规划?刘玲玲建议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人口发展前景,先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定位,再根据当地的民俗、传统和群众生活习性做好规划。

  关键:做好规划统筹衔接

  曹光辉坦言,目前,我市专业专项规划技术能力和人才缺口大,系统性不强,统筹协调不够。市域除交通以外的专业专项规划缺乏系统性,预研预控不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支撑不足;主城区电力、排水、社会基本服务、防灾等专业专项规划未能全覆盖,远郊区县问题更大:部分已有的专业专项规划统筹协调不够,偏重于宏观指导,空间管制要求未能有效落实到控规。“专业专项规划的缺失和衔接不够,直接导致变电站、垃圾站、公厕、安乐堂等市政公共服务设施落地难,实施矛盾大,建设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刘玲玲也认为,做好规划一定要几规合一。“否则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最后项目的整体规划没办法落实。”

  市政协常委郭汝齐提出,规划编制中,应尽快建立产业、土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合作机制,市里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工作小组,负责审查编制、规划、审定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平衡各部门的关系,协调群众反映的规划问题。

  市政协委员、重庆建工集团总经理陈晓认为,要做好规划衔接,应由现在的部门编制变为独立中介机构编制;由现在的部门委托编制,变为市规委会办公室来编制;由现在的分级委托编制,变为全市条块垂直编制;由现在的以行政区域,行政治理既定的格式编制,变为全市整体统一编制。

 

编辑:薛鑫

关键词:重庆市政协 专题协商 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 城乡规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