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齐白石多次出来为关良画艺辩护
■上世纪70年代末关良与夫人在广州。
■关良 击鼓骂曹 郭沫若题字
简介 关良 (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
“1917年2月,阴历刚过正月十五,我随二哥在上海登上日本轮船。初次离家,虽有二哥细心关照,仍觉想家。在夹板上西望祖国,几次掉下热泪……”关良生前在一次采访中讲到自己少年负笈东洋的细节,尽管彼时依依不舍故土,但就是这整整五年的游学,决定了这个广东番禺人一生的走向及艺术的高度;其在日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领会所产生的宏阔的艺术视野,更是决定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势必发生广泛的影响。
1924年,他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个画展,声名由此鹊起,被郭沫若、郁达夫等激进作家组成的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聘为美术编辑,同时为郭沫若主编的《创造》杂志画插图和封面设计。1927年他又随郭沫若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股长。
在关良广阔的人脉关系中,不得不提及他与齐白石的交往。在《关良回忆录》中,可以读到《问艺齐老》章节,文中提到了关于他与齐白石交往的旧事。
据关良文中所说,1956年他来京开会,与李可染一同拜见了齐白石。齐白石不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现场作画,相见甚欢。此书刊载了齐白石赠予关良的作品两幅,一幅为《螃蟹》,另一幅为《松鹰》,皆为齐白石常画的题材。在《螃蟹》的画作上,齐白石题跋:“良公老弟同道,九十三岁白石璜请讲。”
关良回忆说:“全国解放后,文化部门的一些同志,对我的画褒贬不一,有的还持否定态度……齐白石多次出来为我辩护,齐老先生侃侃而谈,认为这是一种创新,而且自成一派……在齐白石先生道义的支持下,1956年我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个展。”这次展览非常成功,观众纷至沓来,戏曲名家梅兰芳、画家李苦禅等都给出了颇高的评价。而后,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代表中国到当时的德国访问、写生,开启了他们艺术的新旅程。
艺术轨迹
1912-1917 在南京金陵中学读书。
1917-1922 赴日本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读书,毕业后回国。
1927-1928 随郭沫若参加北伐战争。
1930-1933 在武昌艺专任教
1936-1937 应刘海粟之邀,再次到上海美专任教。
1940 在成都举行第二次个展,以善画戏剧人物形成特色
1945 在重庆参加“中国现代绘画展览”,抗战胜利后回杭州。
1956 在北京及天津举办个展,张仃写前言。
1957 与李可染作为文化部派出的艺术家代表,前往德国访问、写生、办展、出画册。
1959-1960 先后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81 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课。
1983-1984 经香港去美国探亲访问。
轶事
郭沫若再三鼓励关良
早在1924年,关良便与郭沫若在上海结识。两人相见,相谈甚为投机。由此,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郭沫若毫无保留地向关良推介自己的广泛人脉,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实际的帮助。
1941年春,关良应聘去成都技艺专科学校,发现该校人事复杂,决计放下教职访问敦煌以开眼界,但筹资仍需靠展览。关良将此决定及困境告知郭沫若,郭老为他再三鼓励,说:“这(戏剧人物)是你的独创,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新作品出世,肯定碰到很多困难,有的人不一定理解他、接受他。你多画些,我支持你!”
郭沫若为关良的几十张画题了字,又让他去找茅盾、叶圣陶、老舍,请他们题了画跋。结果,这次展览上,关良卖掉了40多幅画。此时,郭沫若还还撰写了《关良艺术论》,肯定其“人格高,画格更高”,向社会介绍并推广他的绘画艺术。
自由谈
关良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
画作是艺术中的艺术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刚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落下帷幕的“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是我们“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据我所知,很多普通民众都来看这个展览,这让我们非常高兴。关良的艺术已经突破了艺术小圈子的观赏,而扩及到大众认知的范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说明我们的大众审美已经在提高了。
最近一年来,关良的市场反响非常火,所以,有媒体说我们做这个展览是“市场倒逼学术”。我以为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因为,这个展览我们已经筹备两年多了,只不过正逢关良市场火热,太凑巧了。但我深信,关良的艺术造诣被人所认可,是迟早的事情。
在我看来,关良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是艺术中的艺术。他的画面太具艺术的纯粹性了。就风格而言,他始终保持“生”的状态,一直到终老,这非常可贵。而很多艺术家却轻易地从“生”转到“熟”,品格也就自然下降。
从岭南走出来的关良,获得了众多成才成名的机会,去日本留学、受郭沫若提携、结交齐白石、“混迹”上海与杭州……这样的文化圈子显然是岭南本土所不能提供的。翻开美术史,其实,关良不过是走出去的大拨岭南画家中的一个个案而已。且不说“二高一陈”,还有林风眠、赖少其、陈大羽、丁衍庸、郑锦……其中,一些人是被历史所遮蔽而最近十来年才发掘出来的。他们再被发现,改写了人们对岭南画坛的认识与理解。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广东根本不缺人才,再加上广东人富有开拓精神与踏实勤恳作风,能够各地域施展拳脚也就不奇怪了。走出来的广东人,都特别恋乡,那种骨子里对“根”的眷恋是特别强烈的。所以赖少其晚年还回广东,也就不奇怪了。目前北京也有一些广东的艺术家,也都非常怀念家乡。我的籍贯是广东茂名,但是在北京出生长大的,对他人从来都是自称广东人。
现在,从广东走出去的艺术家亦不在少数。但我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艺术家处在哪个地域已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最关键的是自己有没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有没有把自己放在全国与全球的逻辑中进行创作。我们现在少了前辈们行万里路的艰辛,就更需要读万卷书、增扩视野的历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关良 齐白石 郭沫若 艺术 画作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