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原标题: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新华网西安5月18日电(记者陈晨、石志勇)安全的警钟,又一次被无辜生命的逝去叩响。17日,国务院陕西咸阳“5·15”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这起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伤的客车山路坠崖惨剧,原因认定和责任归属终将水落石出,给遇难者以告慰,给生者以警示。
只要存在出错的可能,存在疏漏,事故就一定会发生,“墨菲定律”再次被血淋淋的事故应验。逝者已逝,但反思不应就此停止。调查组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责任事故,暴露出事故客车非法营运和改装、涉事公司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驾驶人安全意识薄弱和操作不当、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突出问题。
实际上,宁静的山乡道路,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群死群伤的鲜血染红。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乡路之痛”所暴露出的种种安全问题,不断击中人们内心的“痛点”,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和山区道路危机四伏的安全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地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血脉”已延伸至广大农村和山区。但与此同时,山区和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高发。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当年全国农村公路较大以上事故同比上升10%,占总数的24.1%。
“乡路之痛”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背后,基层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措施不严、监管不力,也是绝不应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与道路交通事业大发展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驾驶员文明驾驶、安全行车意识淡漠,执法部门安全监管流于形式,病车上路、超载超速行驶等乱象频出。发展速度快、安全监管慢,长期“跛脚”走路,一快一慢之间,高事故风险在所难免。
责任事故,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仍在于某些方面承担的“责任”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观出了问题。“乡路之痛”,已经不再是无路之痛,而是快速发展中的安全之痛、责任缺失之痛,这是现实国情,也是必须正视的重大民生问题。
我们期待,调查组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让逝者得到安息。更期待,有关部门能以此次事故为戒,举一反三,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山区和农村道路隐患进行认真深入排查整治,以预防为重点,建立对山区和农村道路行车安全监管的常态化机制,夯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让“乡路之痛”不再重演。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乡路之痛” 安全 警钟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