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医疗资源下沉 八成海宁患者“家门口”就诊
原标题:八成海宁患者“家门口”就诊
浙江海宁人,不再热衷“有病跑沪杭”了。海宁市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群众在县域内就诊比例不断提升,据最新统计,已达到86.33%。
许村镇的吴女士来到海宁市人民医院,从挂号到问诊不出20分钟,腰背疼痛就得到了确诊——腰背筋膜综合征。不久前,吴女士和家人曾赶到上海看病,又找旅馆又排队挂号,折腾了两天。
“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这个变化,源于‘县域医疗联合体’的建立。”海宁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张海波说。
2011年4月,海宁市政府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省人民医院海宁分院;2012年2月12日,上海长海医院全面托管海宁市人民医院;2014年,海宁市建立起了覆盖全部26家市级与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紧密型合作网络……海宁大胆尝试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深度合作模式,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双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的“两提升”。
从去年起,海宁市全面推进“县院带镇”,初步建立起了省、市、镇三级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将“双下沉”的链条延伸到了每一个乡镇。从三甲医院到县级医院再到基层医院,通过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两套机制建立起来的“县域医联体”正在成为为海宁市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怎样让基层的群众看得起病?“唯有实现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张海波说。均等化,一方面表现为上级资源向基层输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基层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与规范化。去年,海宁市相继建立了消毒供应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机构,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与影像诊断整合到了县级平台上,由二甲医院统一进行规范化操作,补齐了乡镇卫生院的“短板”。
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变化,还有许多:2014年,海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通过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评审验收,3个学科入选嘉兴市重点扶持学科;海宁三院普外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海宁市级公立医院新开科室10个……此外,截至去年年底,海宁全市卫生信访投诉、医疗纠纷发生数同比分别下降32.5%和21.2%,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医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能力效率提升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因癌症去世 享年65岁
中国舞蹈“荷花奖”广州开赛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表示将支持现政府
重庆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5死3伤
法国南部暴雨造成至少13人死亡
风暴袭击英国引发洪水泛滥 多辆汽车被淹
9名登山者死于道拉吉利峰南坡雪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