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抗日神剧”中的“邪典”文化
低俗文化往往不见容于主流社会,因此它们也会借船出海,借壳上市,找那些或神圣或热门的题材来遮掩或凸显。
新“抗日神剧”《一起打鬼子》火遍朋友圈,“裤裆藏雷”大有变成新成语之势,淘宝商家也乘机推出同款产品——不管是否禁播此剧,它已经大红。
一定有人会说:怎么能披神圣的抗战外衣玩这些噱头呢?以前可没人敢这样!咳,这话看怎么说,如果“亵弄神圣”会至于抄家灭门,或落难下狱,的确是不太有人敢这样。可是,在稍微平和点儿的年头,这样的事,真是史不绝书。
清末发生过一件很震动的事,就是“惠兴女士殉学”。惠兴向各方募捐在杭州创办贞文女学。十月,校舍落成,有些答应认捐的捐款者却托辞不给,政府也不予援助。惠兴奔走了一年多,仍然经费无着,悲愤之下,吞鸦片自尽。
当时,北京的启蒙知识分子为惠兴的精神所感,发起募捐,梨园领袖田际云,编写《惠兴女士殉学》的剧本,并组织了三场义演,自饰惠兴女士,这部戏引起了轰动,售票收入全部捐给杭州贞文女学。
这事,在当时,也算神圣吧?但很快,同样以惠兴殉学为主题的“下流戏”也在北京上演了。
据群众举报,有一家乐群报社“约请子弟演唱女子爱国戏文”,结果惠兴女士一出场,嘴里还是“儿夫长儿夫短”旧戏那一套,什么义务啊,国民啊,全然不懂。只知道瞎说,劝人买新书,也说成买闲书,而且演员那一双眼睛,一个劲儿地往台下抛媚眼,唱着唱着,还故意把脚抬得高高的,露出裙下的白洋绉汗巾……接受了新思想的观众纷纷散去,然而这“伤风败俗的词曲”还在高台上唱着。
任何时代,总有低俗文化的藏身之处,因为有人需要。而低俗文化往往不见容于主流社会,因此它们也会借船出海,借壳上市,找那些或神圣或热门的题材来遮掩或凸显——“去神圣化”也是很多观众的恶趣味。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这些年大热,我就见过戏仿该剧的成人片,想必《生活大爆炸》的忠粉看了也不会愉快。但是,它的确有它的市场。
这种影视作品,在西方被归入Cult(邪典)之列,它满足的是有特殊癖好的观众。
作为“邪典”影视,它一般具有粗俗、低级、做作、夸张的影像风格,与此同时,融入了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等多种元素。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抗日神剧”总是不合乎常理、非逻辑性,它也符合这些特征。其实,国外有很多经典的“邪典”影视,例如《洛基恐怖秀》、《迷幻列车》等,香港也有自己风格的“邪典”,比如吴宇森导演的《辣手神探》、程小东的《东方不败再起风云》,这些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它们有着对商业运作、旧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
反观“抗日神剧”,不仅表现手法低俗,而且这种低俗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公共电视频道。如何抵制“抗日神剧”?它可以在特定群体中存在,但不应充斥在各个频道。
□杨早(文化学者)
编辑:水灵
关键词:抗日神剧 邪典 文化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