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香港青年不学普通话是害自己
原标题:何亮亮:香港青年不学普通话是害自己
在大中华文化圈里,香港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凡是大陆和台湾来的游客,听到街头巷尾人们交际所用的、电子媒体所用的,尽是广东话(粤语),甚至一部分报纸的部分标题乃至于文章也用广东话,外地来人完全不明白。这是由于港英时期,中文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香港没有法定地位。直至1974年,港英政府才将中文与英文同列为法定语言。由于香港华人多祖籍广东,广东话就成为他们的共同用语。随着上世纪香港经济起飞、媒体发展,广东话成为广播电视和影视作品用语,并因此影响到其他华人地区。
在一般香港家庭,人们都说广东话,许多移民家庭的老一辈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孩子们则只说广东话。香港的中小学,回归前只有少数爱国学校用普通话教学。回归后,大部分中学仍然使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但是非英语科目的教师所用英语并不标准,学生们平时也不用英语沟通,英语水平并不高。学校都开设普通话课,但是师资不足、课时不足,大部分学生们也没有开口讲普通话的机会。
近年来,由于反对派媒体和部分学校反中教师的洗脑,也由于成长期的逆反心理,香港部分青少年受到“去中国化”思潮的影响。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以不说普通话,以“我不是中国人”为标榜。其实这一部分青少年不会说也说不好普通话,却以此为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移动装置和社交媒体上只用广东话(夹杂一些英语单词)交流。
然而,想在日常生活中“去中国化”却是做不得到的。且不说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居民超过95%是华人,虽然许多香港人有双重国籍,但华人的文化身份却无可改变。一些学生在公众场合歇斯底里高呼反华口号,我只能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在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祖国和文化。这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不能正确使用中文,也不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只会说广东话。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很快就会醒悟,这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恶果。
据一项调查,香港大学生最希望进入的行业与部门是国际网络公司和特区政府。国际网络公司在聘用华人的时候,中文与普通话是必要条件。特区政府招聘公务员,应聘者必须通过的考试中,包括基本法和普通话。即使是一般的服务行业与各种公司,如果应聘者说“我不会说普通话”,他的应聘机会肯定减少。从人生机遇而言,香港部分“去中国化”的青少年未来也很快会因此吃到苦头。“养不教,父之过”,这是香港青少年自己要慎重反思问题,也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作者是凤凰卫视评论员)
编辑:水灵
关键词:香港青年 不学普通话 害自己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