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故宫老照片特展穿越时代变迁——
感受红墙禁宫之中的“光影百年”
神武门及紫禁城全景 1925-1949年摄
照片可以看见故宫博物院匾额,应为1925年以后所摄。
一路沿着神武门充满古朴皇家气派的漫坡拾阶而上,阶道旁点缀着老照片内容的道旗,其中特别设置的数个紫禁城景观的今昔“穿越照” ,让观众在登临神武门城楼之前,就恍如一步步穿越光影、感受到百年历史的时代变迁。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90华诞之年,近日,作为院庆系列展览之一的“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揭开神秘面纱。展览持续至7月17日,但因部分展出文物的特殊性,其中32件(册)珍贵实物限期展出一个月。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老照片的第一次展出,于“院庆”之年推出,更平添了几分“鉴往知来”的深远内涵。
一幅巨大的《太和殿广场》中,一半是黑白照片,一人穿着泛白色的古旧长袍站立在荒草丛生的正殿前,另一半拼版繁华的现世景象,游客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成群结队往来于殿前。——以20世纪初拍摄的老照片与2015年新摄同一场景局部合成的这幅作品,也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后非常感慨的一张。对于此次展览,单霁翔表示:“19世纪前半叶,随着摄影术在欧洲诞生,人类进入以设备和光线记录图像的影像时代,之后,摄影术以非凡的纪实功能,伴随着社会动荡进入中国,进而风靡朝野,故宫因此留下了数万件旧藏照片,成为特藏文献中最形象、最生动且蕴蓄极富的一个门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院陆续将老照片整理公布,大量散片加上成套图像,整体可谓稀见、独特、珍贵,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此次得以展出,着意展现时代的变迁。 ”
太和门北望太和殿 20世纪初摄 五人合影居中者为吴瀛,其1924年受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清点故宫文物,后任故宫博物院秘书。
神武门城楼上的展厅面积并不大,但在有限的展陈空间里,从宣纸书法写就的前言,到展厅中充满明清古典建筑映衬的展示氛围。展览将中外摄影师、照相馆及“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建院初期拍摄的不同摄影风格的照片兼采,从肖像照、生活照、团体照到散片、组照、套照、系列照,从早期的蛋白纸质、银盐纸质到玻璃底片,展出影像内容丰富,且兼顾了近代中国摄影的发展历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清宫重要人物和家族的特制之作等故宫博物院仅存孤品系首次发布,同时,一些业已不存的建筑影像和历史名人、家族群像影像的展出也显现出本次展览在文物史料与学术文献方面的可贵之处。
作为展览第一部分,“殿堂余晖”单元突出静态的“宫” ,以皇家建筑为主,通过这些往日端严万方的殿堂和亭台轩榭,依稀可以折射出由盛转衰的清朝统治和行将结束的封建时代,将大内建筑和陈设、皇家宫苑、皇家陵寝由内向外逐层展示,此时体现时代变迁和城市内涵的古建皇家园囿多已退去往昔的辉煌,与盛世相去甚远。如同走入画中人,接下来的“群像浮光”单元突出展示动态的“人” ,生活在清宫及环绕于其周围的人物影像被直观呈现,老照片原件使众多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影像以最原始的形态鲜活反映,展览中首次面世的大幅《慈禧太后七旬大寿全身像》 ,配有雕刻相框,上悬铜钩,丝帘垂遮,代表了当时的制作水平。旧时的宫殿烘托出旧时的人物,特定的场景铺垫出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画面,辅以《清末皇室人物谱系图》表等多种展陈形式加强了观众对历史人物关系的理解。此外,少量的宫廷生活照为严肃的主题增添了些许娱乐性。
溥仪三妹韫颖像 20世纪初摄 爱新觉罗·韫颖,英文名“Lily”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兴业图强”作为第三单元,将眼界投注于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除一直被高度关注的“清宫”题材外,这一部分涵盖了百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风土、民情诸多领域,展览特别选取“创练新军”“新式教育”“兴办工业”“修建铁路”等晚清至民国初实施的系列新政中的强国重策,力图体现出国人的自强不息与多方探索,展示中国新经济初起的振奋局面和图景。在展览形式上,将影像四周和背面的片言只语,那些或题写或印制或后人整理加注的文字信息尽量呈现,这些拍摄者姓名、照相馆名称、拍摄对象职衔和姓名,拍摄时期、地点和背景及进呈官员所加按语等极为有助于今人了解老照片的相关背景和内容,也成为整理、识别和考查近现代我国摄影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
“清室善后委员会同仁进行点查工作”“故宫博物院同仁合影”“故宫博物院于御花园举办游园会接待来宾”“第一批古物南迁文物箱在太和门前广场集中” ……最后的“禁宫新生”单元,立足展现新兴的“院” ,从首开皇宫社会化的先例,到完成从“宫”到“院”的过渡和变革,以故宫建院初期历史沿革的照片再现90年前那段筚路蓝缕的历史。而这亦从另一角度给出了这些影像资料留存的由来——目前,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近两万张、玻璃底片两万余张,从清代道光末年到民国晚期,其影像收藏时间跨度相对集中,题材多类并举、家国兼顾,覆盖了中国照片数量从较少到骤然增加的不同时期,多方面立体地展现世纪之交、时代交替时期的宫廷和社会的内忧外患、新旧鼎革、东西交融的国家世态。
武备学堂各生伏案图 19世纪80年代摄
纵观展览,以清末民初的一个历史时段作为展览主线,“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用精挑细选出的近300件展品,串联起“殿堂余晖”“群像浮光”“兴业图强”“禁宫新生”四个单元,影像画面“凝固”于历史的瞬间,其原汁原味的历史场景见证了百年前的建筑沿革、人事变换、王朝更替和社会变迁,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使人在欣赏、感怀与思考中充分领略到老照片作为特藏的文献价值与艺术魅力。
气球释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摄 《太湖秋操照片》第175帧,原题作“十月二十五日气球初起之景况”。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老照片 紫禁城 时代变迁 故宫博物院 故宫老照片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