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决不放弃任何一丝生的希望
“东方之星”沉船水下搜救纪实
原标题:决不放弃任何一丝生的希望——“东方之星”沉船水下搜救纪实
新华网湖北监利6月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贤)“1号,1号,感觉怎么样,冷不冷。”3日上午,紧靠“东方之星”沉船的航勘201号救援船船头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的指挥人员用水上电视、电话等指挥潜水员在水下开展救援,同时透过潜水员头顶的摄像头监看船舱内情况。
“有点冷。”崔吉营答道。重重的呼吸声透过水上电视传到船头指挥部。
“那你先上来。”指挥人员一边向潜水员发指示,一边对身边的指挥员说,“他很瘦,潜水服有点大,进水了比较冷,为防万一还是把他换下来。”
由于长江汛期水流快、水温低、水质浑浊,加上船体倾斜,舱体内部有很多杂物,桌椅板凳都倒扣着,里面一片狼藉。有的舱门被杂物堵住,有的门被反锁,对潜水员行动影响较大。
“小伙子,怕不怕?”看到刚从水下上到船头的潜水员崔吉营,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王副支队长打气道:“不要怕,咱们是做好事,把被困的人送回家。”
“潜水员带着面罩,在水下看到的遇难者遗体,整个是变形的。”现场指挥人员说,这位小伙子没有什么经验,刚开始肯定会害怕,我们就要鼓励他,让他尽快放松下来。
“又有人要起来了。”官兵们立即站起来往沉船走去,当潜水员和船顶的救援人员将受困者拉出水面时,这名受困者早已没有生命迹象,在一旁等候多时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迅速用袋子将遗体装好,放到旁边的快艇转运上岸。
这已是北海舰队所在的小组,3日凌晨5时开始潜水救援以来,短短7个小时在沉船里打捞起来的第5具遗体。
在沉船顶部,除了北海舰队的一个小组,还有南海舰队1个小组和东海舰队与海军工程大学混编的1个小组同时潜水救援。另外,2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和10余名广州军区某舟桥旅战士戴着口罩,神情严峻地等待着船舱里新的受困者浮出水面。
海军现场副总指挥、东海舰队作战支援舰二支队支队长董焱介绍,一个潜水救援小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个潜水员、一个备用潜水员、一个人负责信号、一个人负责供氧的软管、一个人听电话、一个人指挥。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每个小组都配了9人,确保万无一失。
董焱说,3日3时40分至12时,负责沉船潜水救援的海军救援部队共打捞出12具遇难者遗体。此前,记者在施救现场看到,海军工程大学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潜水搜救小组2日19时前也救出4人,两人生还,幸存者一人为65岁的老太太朱红美,另一人为21岁的重庆小伙陈书涵。
然而,潜水救援也时刻面临困难和危险。东海舰队的潜水员张虎成有着16年的潜水作业经验,刚刚完成搜救的张虎成告诉记者,我们每次下水要呆1小时左右,现在完全靠手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江水十分浑浊,水下什么都看不见。在发现遇难者后,他和其他搜救人员配合,将遇难者打捞出水。他说,舱体里面到处都是漂浮物,床架、凳子都飘在上面。
董焱说,海军已搜索了沉船一半左右的舱位,没有发现其他遗体。但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救援人员将继续对舱内、舱外及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不漏掉一个舱位或一个人。目前,海军已派出150名潜水员参与救援,救援官兵精神和身体状态良好。
由于作业面有限,3日上午,海军一班三个组,连续倒班参与救援,指挥人员则连续奋战,一刻也没有休息。
让我们一起期待,生命的奇迹。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东方之星 长江客轮倾覆 搜救纪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