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开药大军”的烦恼
原标题: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开药大军”的烦恼
●“开药大军”一定要到大医院吗?当然不是。把门诊药房开到百姓身边,甚至把药品送到患者家里,都是解决办法
每个月,患高血压的妈妈都要去社区医院开药,有一种药在社区买不到,只能去大医院买。像妈妈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都是被“逼”进大医院的。
据估算,全国约有上亿人次只是去医院开药,如果加上其他慢性病患者,足以形成地球上人数最多的“开药大军”。目前这部分人群还在壮大,且大多年龄较大,腿脚不便,买了药拎不动、走不快,或者需要家人陪同,成本很高。同时也挤占了其他疑难重症患者的时间,使看病挂号更难,排队等候时间更长。从目前来看,医院消化这些需求已经勉为其难,大医院早已成为“人山人海的大超市”,在如此拥挤不堪的环境里,患者的“难”和“烦”可想而知。
上亿人次的需求一定要在医院里消化吗?当然不是。把门诊药房开到百姓身边,甚至把药品送到患者家里,这实际上就是医药分开——把门诊药房从医院中用各种形式独立出来,甚至取消门诊药房,人们有病了上医院去看,然后凭处方去分布在家附近的药房买药。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医药不分带来的问题,也能方便百姓买药。
医和药本质上是分不开的,没有医就没有药,药失去医的指导容易出问题。但是像类似高血压这样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服用同类型药物的慢性病,绝大部分时间不需要医的干预,更多的靠患者自己服药治疗,以及调节生活方式。不少疾病如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归为慢性病。还有一些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疾病,药品只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更多地靠患者康复训练、生活调理等等。如果把门诊药房开到百姓家旁边,或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合格药师的指导下,患者凭处方在药房实体或终端买到药,甚至送上家门,将大大方便患者。
近日,国办发布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提出,取消药品加成,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按照《意见》的精神,药品将成为医院的成本,推进门诊药房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已是题中之义。
把门诊药房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并不容易。长期以来,药品加成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40%以上,二级医院、县级医院的药占比甚至在50%以上。把这部分收入砍掉,《意见》提出建立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弥补减少的收入,即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水平、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以及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来弥补。但是现实并不乐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一步到位,前段时间某地调高医疗服务价格,没几天又重新回到原有价格,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地方财政补贴压力加大,医保支付压力加大,不少地方出现当期赤字。这种情况下,把门诊药房解放出去,需要一种自我“断臂”的精神。外部也要加一把推力,比如尽快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减少门诊药房运营成本,直至完全向社会开放。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已试点多年,取消药品加成马上要全面推开,社会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政府应尽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早日解除“开药大军”的烦恼。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5日 19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开药大军 烦恼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