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高考作文题:情与法的艰难抉择
原标题:高考作文题委员怎么看?
李蓝:情与法的艰难抉择
今年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请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其态度与看法。
这个题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李蓝认为,这个高考作文题出得很好,考生可以有很大的发挥,也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与思考。“开车打电话是非常不安全的,应该坚决杜绝。但是孩子举报父亲,有违我国传统道德伦理,是否应该提倡值得讨论。”
“开车打电话非常危险,对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要及时制止。如果父亲没有听从,小陈选择报警既符合家庭利益,也符合社会的利益,更是符合法治理念。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无论是开车或者骑车,都要杜绝玩手机。每次看见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用手机,我都会特别紧张,会在第一时间制止司机。”李蓝说,“而在很多人看来,骑车玩手机并没有什么事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就经历过一个孩子边骑车边玩手机,马上就要撞上我的车了,可他却还没有反应。如果不是我注意力集中紧急刹车,很有可能就是一起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了。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开车还是骑车,都不要玩手机。”
“更重要的是,这个高考题目,也是社会要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孩子举报父亲,在很多人看来还是有违传统道德观念。”李蓝说,“从法律上来讲,小陈报警一点错误都没有。但是,让自己的父亲处于一个违法的境地,会让持传统观念的人感到困惑,甚至反感。伦理、法律,如何在冲突中抉择?这将是我们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汪国新:做一汪不语的泉水
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为《喷泉与泉水》: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积聚,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喷涌。
在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看来,这个话题充满哲理,一如人生。“上善若水。人要像一汪清泉那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享受这个过程,达到对自我的修炼和完善。至于成功成名的事情,不必看得太重。”汪国新说。
作为书画家,在上世纪80年代,汪国新曾经和他的夫人郑桂兰一起,历时十年,沿长江一路采风,背着画稿、带着嗷嗷待哺的婴儿,行程十万余里,又以数年时间创作出十集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作品一经问世、轰动画坛,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授予的文学、美术大奖,折桂瑞士首届国际连环画节“特别荣誉奖”。
“那时日子也很艰难,一月工资就二十几块钱,我们的路费、各种花费都要从里面出,经常带几个馍就吃一天。”汪国新回忆,当时他俩只是两个默默无闻的青年,能有毅力和勇气做这件事情,纯粹是由于对绘画事业的执著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将华夏大地的壮美多姿展现出来。
“成为喷泉是暂时的,就像荣誉往往来得突然。人生的更多时候,没有人关注你,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汪国新说,即使被众人瞩目之后,仍然要保持像一汪清泉那样的平静,最难得的是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在汪国新看来,人要有像水一样的品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所缺少的。水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各种形态,它可以润物无声,也可以喷涌奔腾,可以滴水穿石,还能幻化为美丽的云霞。无论际遇如何,它始终流淌向前,泰然自若,并拥有超强的自洁能力。水是对人生的隐喻,唯有如水般清澈、执著、包容,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营造出万千气象。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委员 高考作文题 委员眼中的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