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限塑令”推行7年 花钱购塑料袋并未实现环保
原标题:“限塑令”推行7年 花钱购塑料袋并未实现环保
至今年6月,我国推行“限塑令”已经7年。然而人们发现,这一规定因为落地难现已遭遇“七年之痒”。很多人疑问,花钱购买塑料袋就实现环保了吗?
显然没有!在高分子材料专家陈学思看来,要从质上改变“白色污染”,需要改变塑料袋的材料本身——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替代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作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相关高分子课题组长,陈学思带领的团队攻克了一项由国外垄断的技术——聚乳酸(PLA)树脂的产业化。
颠覆塑料:源于自然、回归自然
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被科学界和产业界公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
“传统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来自于石油或煤炭,属于石油基原料,不可再生也不能自然降解。聚乳酸则属于生物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微生物自然降解,其原料来源包括玉米、木薯、秸秆、树和草等。”陈学思说。
想象一下,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制作塑料袋、塑料膜、一次性餐具……身边的“白色污染”几乎可以全部被替代。进而,日常用的各种水杯、婴儿奶瓶和餐具、服饰、汽车内饰等,都用玉米和秸秆做原料,又何苦再为有毒塑料担忧?
这一切,已经在逐步实现。
在长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正在批量生产各种类型、不同规格的聚乳酸塑料袋。除了用于塑料袋喷制商标的油漆的味道,厂房内并无其他异味。该公司总经理王彬介绍说,公司自2014年8月投产以来,已具备年产1800吨聚乳酸塑料制品的产能,平均每天产能达5吨,相当于每天为社会提供50多万个日常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他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年产能将提升到5000吨以上。
在其厂房内,陈学思现场做了一个实验:取普通塑料袋和一个聚乳酸塑料袋,分别点燃,普通塑料袋燃烧时冒起浓烟、伴随有刺激性的气味,而聚乳酸塑料袋被点燃后火苗呈蓝色,仅有少量烟雾,并无异味。
陈学思说,“这些聚乳酸的原料都是玉米、木薯等,能够100%自然降解,实现了源于自然、回归自然。”
“限塑令”成了“卖塑令”,“禁塑令”才是“绿塑令”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白色污染”早已是世界难题。
聚乳酸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基原料替代性物质。从1999年开始,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陈学思为课题组负责人,开始了聚乳酸的研究工作,2000年起和浙江海正集团合作进行聚乳酸产业化开发,在丙交酯提纯、绿色无溶剂本体聚合等核心技术上打破国外垄断,在2008年建成绿色可降解环保型聚乳酸树脂生产线,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树脂产业化规模达年产5000吨以上的国家。
“聚乳酸塑料产品,目前成本要高于普通塑料,而当前,我们国家对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限制还不够严,支持力度也较小,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陈学思略显无奈地说。
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限塑令”,超市、商场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从免费提供到有偿使用,‘限塑令’初期,超市商场等塑料袋使用量的确出现锐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使用量又回到此前水平。”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倒是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竟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实际成了‘卖塑令’。”
宋刚认为,应从源头上杜绝“白色污染”。经过广泛调研,吉林尝试全面“禁塑”。“全面‘禁塑’有利于吉林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减少长期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具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此外,吉林省具备生产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替代产品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从2012年起,吉林省发改委通过调研、立法起草、听证、征询意见、提交审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全面“禁塑”的文件。2014年2月,吉林省正式发布《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陈学思看来,吉林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给传统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带来巨大变革,为用“绿色塑料”替代“白色污染”铺平了道路。
消除“白色污染”仍需解决“最后一公里”
目前,吉林全省报备聚乳酸产品生产企业14家,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已进入市场。“禁塑令”推行半年,在吉林落地如何?
记者在长春市一家高端超市看到,超市内的手拎袋和食品包装卷袋,均已是聚乳酸塑料制品。一些顾客表示,为环保做贡献、不会在意多花几毛钱。而在另一家普通大型连锁超市,尽管超市的收银台手拎袋均已是聚乳酸材质,但超市内售卖蔬菜、熟食等柜台使用的免费卷袋参差不齐,有不少仍是聚乙烯塑料袋。
根据吉林省发改委的跟踪反馈,目前长春市的大超市、大商场基本完成了聚乳酸塑料袋对传统塑料袋的替换,但从全省范围看,替换率尚不到50%,“难点主要是市场监管,特别是一些自由市场、小店和小摊贩还没有替换”。
在聚乳酸产品生产企业大量聚集的长春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旭长期对“禁塑令”落实和聚乳酸行业发展进行跟踪。他认为,“禁塑令”之所以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既有对一些自由市场、小商小店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产业链条和销售体系尚未完善的原因,甚至有一些商家为消化此前的库存夹杂使用传统塑料袋。
宋刚介绍说,吉林全面“禁塑”,引来了不少国内其他省份来考察、借鉴,“‘禁塑’已经列入吉林地方立法计划,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和执法力度,争取年底实现在全省的大型商场、超市全部替换,并逐步攻克自由市场、小商小店的替代难题。”
政府部门的态度让陈学思倍感振奋。他展望,如果能从一次性日常塑料用品开始培养市场和民众对生物可降解产品的认知、认可,将会反推行业和研发的发展,“更多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如水杯、婴幼用品、衣物乃至其他日常塑料用品,将会加快进入我们的生活,从而加速‘绿色生活’的进程。”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限塑令 塑料袋 环保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