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华工之父”朱九思武汉病逝 奠定华科大发展之基
楚天金报讯 图为:今年3月6日,在协和医院保健楼8楼病房里,弟子们为朱九思举行了一场难忘的生日会(资料图片)
图为:1949年与妻女在长沙(资料图片)
金报综合消息 昨日18时09分,当代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1916-2015)。朱九思1953-1984年历任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每砍一棵树都需校长签字
2011年出版的《朱九思评传》是国内首部描述华中工学院前院长朱九思先生生平及其教育理念的专著。《朱九思评传》共340余万字,耗时3年完成,作者是华科大人文学院退休教授王炯华。“华中科技大学差不多把朱九思当做校父看待。”在王炯华笔下,朱九思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经常批评行政人员,却很少对教师说“不”。建造森林学校,定下每砍一棵树都要校长亲自签字的规矩。“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华工工作了三十多年,子女没有一个在华科上学,也没在学校分房子。大师的风采是无人能及的。”该书编辑钱坤说。
吃住会客都在普通病房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的朱九思,结合多年办学实践和思考,投身高等教育研究,担任华科大教育科学院的教授、博导,指导了12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生。
到湖南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朱九思不乘小车,也和师生一起乘坐交通车前往。
华科大校友曹林曾在网上透露,一次给学生讲新闻史,高龄的朱九思不仅亲自到教室后排听课,课后还与他交流应该怎么讲授新闻史。
朱九思晚年与夫人吃住会客都在医院的普通病房里。很多人不解,他为什么不住高干病房呢?夫人给出的回答是:“九思说的,不用那么大,不能浪费。”
其子朱小庆告诉记者,父亲晚年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在清醒时有弟子来看望,他总要先问及学校情况。校长助理许晓东教授曾就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初稿请教已95岁高龄的先生,先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亲自回复近3000字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华中工学院31年
朱九思在原华中工学院领导岗位上工作31年,用他的睿智和高瞻远瞩,为当时的小型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奠基性贡献,华中工学院被视为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缩影”。“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大学之魂在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至今深深影响着后继者。
率先改革“说不怕那是假话”
在今年3月份出版的《朱九思全集》里,一篇《我曾体验到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好处》的自序中,朱九思回忆了当年在教育部收回学校领导权,但又尚未完全落实的6年“过渡”时间里,引进了600多位教师,“适应了专业发展需要”。
华科大作为“文革”后我国第一所实行改革的大学,朱九思晚年回忆:“我怕不怕?我也怕,说不怕那是假话。但是,老怕也不行啊,责任在身,除非我辞职不干。”中国工程院院士、华科大原校长李培根认为:“九思先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
编辑:水灵
关键词:华工之父朱九思病逝 朱九思 华工之父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