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吴昌硕书写拳拳父爱
吴昌硕《行书自作诗手卷》
匡时今年春拍“畅怀——历代书法夜场”推出的一件吴昌硕《行书自作诗手卷》,十分难得,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此卷是缶老写给其次子吴涵的一幅书法佳作,笔意情深,揭开了一段缶老家庭的温馨往事,使我们看到了缶老作为父亲风雅温情的一面。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吴昌硕(左)与次子吴涵合影
困苦的生活亲情的可贵
吴昌硕初配夫人姓章,新婚不久即于兵乱中死于饥病,后于29岁时续聘菱湖施氏夫人。育有子女六人。吴昌硕早年生活饱经忧患,17岁时因兵乱随父出逃,甚至有过几乎饿死的苦痛经历。这一段流离失所的生活,使吴昌硕失去了不少骨肉至亲,这使他更懂得家人亲情的可贵,所以吴昌硕成家后的家庭生活是温馨而和睦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位以画风豪迈凌厉著称的艺术巨匠,在面对子女时,却表现出更多的深情和温厚。
和大部分传统文人一样,吴昌硕性耽吟咏,作诗颇多。他的诗有一种生拗、老辣的风格,往往硬语盘空,戛戛独造。文字之学作为书学的基础不可或缺,也是那一代文人中颇为风行的科目,所以以石鼓书法和篆刻擅长的吴昌硕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便非常重视诗词和文字之学。
风雅的慈父温情的教育
吴昌硕的长子吴育,自幼聪明伶俐。作为父亲的吴昌硕亲自教他读书习字,批改其诗作。可惜吴育却在十六岁时夭折了,吴昌硕悲痛万分,哭之以诗:“寒日东风吹郭门,孟郊哭子泪潜吞。一千日醉谋之酒,十六岁怜飘汝魂。……”
次子吴涵及三子吴东迈,也能克承家学。对于古文、金石、书画、篆刻都能继承乃父之风,有所发扬。我们如今所见的这个手卷,便是吴昌硕在中年时写给吴涵的,内容是吴昌硕那一段时期的一些诗歌作品。可能是为了给吴涵示范行书的笔法和章法,也可能是让其学诗,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兴之所至,送给儿子一个雅致的礼物,旧日情景虽不能重现,但那份父子深情却依然在这些笔画潇洒的运行中发散出来。
在一则画跋中,吴昌硕写道:“除夕不寐,挑灯待晓,命儿子检残书,试以难字,征一年所学,煮百合充腹……雄鸡乱啼,残蜡将尽,亟呵冻写图,吟小诗纪事,诗成,晨光入牖,爆竹声砰然……”。教子、作画、吟诗,在吴昌硕看来,都是风雅而温情的事情,一个文化家庭的除夕之夜,就在这样的温情中缓缓度过了。
我们今天赏析吴昌硕的《行书自作诗手卷》,不光是欣赏一卷一代艺术大家的书法精品,还可以感受到吴昌硕对子女的脉脉深情,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窥察到晚清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用心之良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吴昌硕 书法 次子吴涵 《行书自作诗手卷》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