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科学治疗可使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答糖尿病病友问
导言:本报发表通讯《终生治疗不意味着终生用药——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作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的代表性问题给读者朋友做系列解答。
患者问:我今年32岁,身高1.75米,体重51公斤,较瘦,患2型糖尿病已11年。以前通过口服格华止控制血糖,但常出现口渴、多尿、无力症状,现在改服优降糖和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仍不理想。空腹血糖8.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以上,且不稳定,忽高忽低,身体感觉很差。左下肢麻木疼痛,往往因疼痛不能长时间行走。我是否得了糖尿病并发症,该如何治疗?
王教授答:患糖尿病10年正是并发症高发期,也是胰岛功能易受严重损害阶段。糖尿病发病一般分三期:
第一,高血糖前期。这一阶段有的2至3年,有的3至7年,有的甚至可达10年左右。在此期间血糖可能不高,但常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腹型肥胖等表现。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在后天环境影响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到影响或分泌的胰岛素质量较低,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此时病人往往因没有明显的症状而疏于防范,没有采取科学的手段干预,从而转变成糖尿病。
第二,高血糖期。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达到了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此期并发症可较少或不很严重,但不应存在麻痹心理,认为仅血糖高对人体没有太大损害。
第三,慢性并发症期。多是患病5年或10年以上者,也有在确诊后1至2年发生的。这一时期由于高糖毒性,全身大中血管及微血管乃至全身脏器组织受损,可并发眼、脑、心、肾、神经等各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因并发症没能很好控制而致死致残。
你的病程正处于糖尿病第三个阶段,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期。如前期治疗措施不当,血糖控制不好,往往易发生并发症。你身高1.75米,理想体重应在65公斤左右,而你的体重低于正常值,已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这是因你的胰岛功能低下,糖耐量异常,不能像常人那样从糖代谢中获取能量,使机体过多地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所致。你走路时间长就感到下肢疼痛并影响行走,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表现。这个阶段正是发生糖尿病足,甚至糖尿病性下肢坏疽的高危阶段。如不及时正确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发生致残。
从你目前的用药状况看,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如忽略了从总体上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优降糖是磺脲类降糖药,它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适用胰岛B细胞有一定储备功能的人群。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吸收和肝糖元合成,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氧化、转运,增强外周组织糖的无氧酵解,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型糖尿病人,但对肝、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应慎用或不用。
你患病11年,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已受到严重损害,需做相应的胰岛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你的身体已处于消瘦状态,再用二甲双胍,不仅不利于降糖,还会进一步减轻体重,使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下降。为此建议:
1. 检查胰岛功能的状况、有无并发症及其程度、肝肾功能等。对胰岛功能检查,有利于对你的胰岛功能做全面、正确、科学的评估,这对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很重要。检测有无并发症,可让你正确选择药物并采取科学措施,阻断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 立即停用可能损害肝肾功能及减轻体重的药物。若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应停用口服降糖药,而选择胰岛素治疗,迅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高血糖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
3. 采取保护胰岛B细胞的综合疗法,从整体上控制血糖和病情,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改善胰岛微循环,促进和维持胰岛及周围神经纤维的正常兴奋性等。要把糖尿病治疗上升到系统生物工程高度认识,整体提高治疗效果。
4. 改善全身微循环和代谢内环境,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避免因并发症致残致死,这样有利于为胰岛B细胞功能的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提高。
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有的甚至可达到不同程度修复胰岛细胞功能的效果。如患有糖尿病,只要治疗科学、系统,不仅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保持健康和长寿。所谓的治疗达标,不单是指空腹血糖,更要求三餐后血糖达标,并一定要长期持续达标,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除血糖达标外,血压、血脂和体重等也要达标。
典型病例:程某,男,34岁,身高1.65米,体重48公斤,主诉口渴、多饮、多尿1年,两月内体重下降6公斤。查空腹血糖12.9mmol/L,餐后血糖23.5mmol/L,尿酮体4+,平均血糖值19.1mmol/L;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严重受损,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入院后对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其科学饮食和运动,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第一次住院24天,胰岛素用量由70单位/日减少到25单位/日。第二次住院,胰岛素由26单位/日减少到0单位/日,同时未口服降糖药,仅靠饮食和运动就能控制好血糖。平均血浆血糖值在5.2~7.0mmol/L之间;尿酮体呈阴性,体重增加至57公斤;机体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并发症得到较好治疗。
编辑:赵彦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高峰期 全国政协委员 王执礼 胰岛功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