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赵朴初与书画艺术
赵朴初先生像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赵朴初先生(1907—2000)诞辰108年,又逢其茶寿之年。我曾经在朴老身边工作十年,一直陪伴至老人家驾鹤西去,这种机缘使我终生受益。如今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有十五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和朴老在一起的时光,仍有恍如昨日的之感。朴老一颦一笑,蕴含着他不凡的人格魅力。今应人民政协报编辑之约,写此短文,以资纪念。
赵朴初行书自作诗
朴老与书法
朴老出生在四代翰林的大家庭,家学渊源,字写得好,是我国公认的一代书法大家。生前他担任过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早在1952年,陈毅元帅就非常喜欢他的书法,不仅请他书写过扇面,还多次邀请他去观看自己下围棋。朴老晚年写过一首词,名为《围棋》清平乐,回忆当年书“赠陈将军”之往事,著录在《赵朴初书法集》中:“纹秤坐对,谁究棋中味?胜固欣然输可喜。落子古松流水,将军偶试豪情。当年百战风云,多少天人学业,从容席上谈兵。”朴老在题跋上云,“一九五二年作,一日,梅达君持一白折扇来云,陈毅同志索书,并以围棋为题命赋诗,因成此阙。时陈公常与人对弈,余屡作旁观。”陈毅同志是于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所以当时朴老称其为“陈将军”。
朴老从不以大书法家自居,可是人家求字者甚多,到了晚年亦如此。朴老内心向佛,心胸豁达,几乎有求必应。人家来医院看望他,送来了鲜花,或者持来其他看病人的礼品,他就会很认真地书写大幅书法相赠,以资为答谢。他用纸很节约,剪裁的边边角角也不忍丢弃,折叠好放在一边。遇到晚辈来访,他就用边角纸书以小幅,挑选警句书之,用以鼓励后学,勉励后辈。多年之后,这些存世的警句小幅,也成大观。大家对朴老极为恭敬,称其为菩萨老人。
还有一事,可见朴老处世的宽广胸怀。记得1991年朴老赴敦煌考察时,当地政府安排参观一家有名的酒厂。锣鼓开道,军乐迎送,弄得好不热闹。朴老不喜欢这样的场面,便草草看过后准备离开,可厂方却在门口摆放笔墨恭候了,欲请朴老题字。当时我们都很着急,这可如何是好?因为大家都知道朴老长年茹素,绝不饮酒,虽然在朴老的诗词散曲、书法作品中,确有和酒有关的内容,可我们从来没见过朴老沾过一滴酒。但见朴老微笑着提起笔来,沉思片刻,挥笔即道“香醇般若汤”。朴老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可他为人做事,宁可了委屈自己,也不希望让人家下不了台。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有一次朴老真的喝酒了。那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来华访问,宴请五位对中日友好做过贡献的人物,朴老位列其中。席前宾主双方发言踊跃,时间过长,当举杯时,朴老误把面前的红酒当成可乐一饮而尽。席毕朴老微晃着上车,笑咪咪地说:“小景,今天我喝酒啦!”
朴老就是这样,他不会因为主办方失误而不快,真正是应机随缘,不失大家风范。
赵朴初行书
朴老书法名篇《心经》
朴老最钟爱的《心经》,曾把历史上名人书写的《心经》书法名作找来反复观摩。他尤其推崇林则徐手书的《心经》,曾对我说:林则徐之所以用小楷书写,是为了方便携带于袖中,随时观览。而口诵《心经》,是朴老每天必做的功课,不管事务多忙,每日必诵百余遍,而且持续数十年。他有一套掐指记数的方法,每每在行驶的车中、飞机上、候诊的座上,朴老都会默念。至晚年,由于朴老年迈耳聋,声音会渐渐大起来,经常会引起周围人的好奇。
朴老本人也经常书写《心经》,大多是其书法中的精品。朴老的《心经》书法名作,最著名的是铭刻于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塔一侧墙上。它出自华宝斋出版的朴老《写经集》中的一幅,字体俊朗工整,点划平实稳健。我个人认为:朴老的写经书法作品,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本写经相媲美,因为它承载着一个佛教老人的爱国爱教之心。
朴老写《心经》时很认真,常常要在动笔前凝思一会儿。记得香港天坛大佛建成时,我随朴老赴港。在港期间,应宏勋法师之邀书写《心经》。落笔之前,朴老特意先用硬笔在其专用的“无尽意”信笺上书写了一遍,然后再挥毫书写。这可能是他唯一一幅存世的硬笔《心经》作品,被我珍藏至今。
赵朴初行书“九十述怀”
朴老谈画
朴老喜欢中国书画,每当闲暇时就去翻阅画册,作为怡心养眼的休闲。他有时以遗憾的口吻对我说:“我应该是可以画画的”,从中可以看出朴老对于绘画的向往,或许,烦琐的社会工作影响了他作为文人的那份享受了吧。我本人也喜欢书画,平时自己也写写画画,遇到自己得意的“作品”,就去请朴老指点。朴老厚爱于我,总以鼓励者居多,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在朴老直接指导下,1993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了《俗语佛源》,里面刊录介绍了“最影响中国人的五百条佛家用语”。后来再版时,其中有百幅插图,就是我画的。这是朴老鼓励我的结果。
记得有一次,有好事者带来一位画虎的画家来访,并介绍道:“画的很象,每一根老虎毛都画得清清楚楚。”显然这是外行话。但见朴老打开画轴,定神片刻慢慢地合上,并未对该画作评价,而兴致勃勃地谈起不相关的事。
客人走后,我很好奇朴老对这幅画的看法,于是问朴老,这位画家画得如何?朴老笑笑,道,“这画不好。”朴老还引用石涛的话说,“‘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中国画的优劣,不是看你画得有多细,而是贵在传神。”还有一次,友人携带一幅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的《竹石图》,作者并不是职业画家,但作品构图精致,画面清雅,是一幅典型的文人之作。朴老赞叹有加,即挥笔于画面上题了八个大字:“深谈片石,长啸幽篁”。字体俊朗清秀,与画相得益彰。由此可以看出,朴老具备很高的鉴赏力,这是其家学渊源与知识积累所致。
朴老与《清凉寺的钟声》
谢晋导演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想请朴老题写片名。剧本原名叫《冤孽》,描写抗日战争后日本遗孤的故事。剧本送到北京医院请朴老过目,朴老认真阅读后提了自己的意见,大意是:片名过于隐讳,剧本中既然多次提到“清凉寺的钟声响了”,不如就叫《清凉寺的钟声》吧。谢晋十分赞同,朴老就爽快地提笔写了片名。这对谢导及全体创作人员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于是在看样片时,邀请朴老和夫人在中影公司小礼堂观摩。片子很感人,朴老看得也很认真,尤其对影片中饰演中国母亲的演员赞不绝口。
在我跟随朴老的十年中,印象中他只看过两次电影。一次是《清凉寺的钟声》;还有一次是在全国政协礼堂看电影《周恩来》。影片中周总理在“文革”逆境中一幕幕逼真的情节,把朴老带回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勾起他的共鸣。坐在后排的朴老不时在轻轻地抽泣。我知道,周总理在“文革”中保护过朴老,使他免遭造反派的迫害。在回家的路上,朴老自言自语地说:“总理,好人啊……”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赵朴初 书画 书法大家 《心经》 《清凉寺的钟声》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