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宁肯“烂”专业,也得好学校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又到高考季节,很多家长、考生都为了报志愿而焦灼,这个时节我经常接到很多家长和考生的咨询,上大学哪个专业好?
这个问题当然重要,但是这个问题好像又问错了。为什么?事实上,选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上一所大学,就好比进了一个终身的俱乐部。一个十八九岁刚离家的少年,进入大学,第一次独立生活,不管他读什么专业,他都会天然地跟老师、同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这就是为什么本科时代的母校,往往是最令人眷念的——读研究生或工作之后倒不见得有这么深的感情记忆。所以最重要的是选择那些对学生有责任心、长期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日后发展的大学,一所大学这方面的秉性,不是一两天打造的,而是长期的文化传承。
比如在美国,“校友文化”比较浓厚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不多,但是他们有相互抱团取暖的传统。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据说他把普林斯顿大学的象征物——老虎,文在了他的臀部。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曾经“吹牛”说和好莱坞电影明星汤米·李·琼斯是室友,这背后也是一种骄傲和认同感。
事实上,大量本科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和他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加上现在有很多学生会继续读研究生,或者是工作几年再“回炉”读研究生,所以本科的专业不太重要,上什么大学更重要,等本科毕业了,回头读研究生的时候,专业就得靠谱了。
我的看法是本科尽量选一些通识性强的专业,比如文学(中国或外国)、数学、物理、经济学……这些可能比学会计、精算、播音主持等技术类专业更好。举例来说,绝大多数国际演艺明星并不是专业的艺术院校生,反而倒是像哈佛这类大学出了不少演艺明星: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马特·戴蒙,包括前面提到的汤米·李·琼斯,本科都不是演艺专业的。
家长们要颠覆本科专业决定一辈子这个概念,我们甚至还可以想一想:本科是不是给你改专业用的?不久前,我参加了清华毕业生30周年聚会,每个班级都要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发现我们这一届最有出息的都来自那些所谓的苦专业:机械系、水利系……机械系的同学说,他们入校时机械行业产能过剩,毕业时该行业变成严重过剩,怎么办?穷则思变——去占领别人的地盘,当“侵略者”。有这种心气儿的人又都很聪明,边转边学,反而“侵略成功”了。水利系则更不用说,从国家领导人到水利工程总指挥等,比比皆是。
反观金融、经济、会计……这些都是“务实派”,没什么惊喜。他们毕业找工作太容易了,都是高薪高福利的单位和岗位,有的本科生毕业进了著名的跨国投资银行,第一年的年薪就上百万,一下子成了金融专业的“楷模”。但这样是不是就缺乏人生突破创新的动力了?也许这符合家长们的期待,但是对于人生路还很长的孩子,可能失去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机会了。作为曾经的系主任,最令我揪心的是学生们一旦进了金融系这个拥有全国三分之一高考状元的系,聪明的孩子们互相攀比,比的是短期目标,比如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严重, 这就好比是足球场上所有队员都挤在对方禁区里寻找临门一脚的立功机会,聪明孩子聚在一起反而有可能彼此耽误前途。
作为家长,要把握好大方向,注意有深厚校友传统的学校,读通用性强的专业。这就是我提倡读好学校、“烂”专业的原因。
(本文摘自《南方航空Gateway》2015年6月刊)
编辑:水灵
关键词:烂专业 好学校 高考 填志愿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