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谁助长了高校替课之风?
原标题:胡安琪:谁助长了高校替课之风?
拿着父母的钱,雇别人替自己上课,相信望子成龙的父母看到这一幕都会心痛不已。而大学生们看起来却对这样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课堂上,有时一节课的替课率竟然达到10%,老师不会管是否是替课者,辅导员也没能发现替课的人员。(6月29日央视新闻)
关于大学生上课情况的新闻有很多,而这次不仅仅是上课玩手机、看小说那么简单。为了应对老师的点名,居然出钱请人上课,让人何等痛心!
高校替课现象的出现,首先与大学生对于高校课堂的错误认知有关。
不少大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讲解的东西"毫无用处",不如在寝室打打游戏或者去做所谓的"自主创业",完全忽视了对课堂学习的重视。他们把上课当做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且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还懒得亲自上阵,花个几十块钱请人搞定。大学生对教学的错误认知、对自身极度不负责的态度,是高校替课现象出现的根源。
那些参与替课的人员,不是专门雇佣的社会人员,而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在替课者与被替者中间,甚至还存在着一层中介,可以说,“替课”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链。这让人不禁感叹:产业链背后折射了学生们何等扭曲的价值观!替课中介的一句话让笔者记忆犹新:"他们有需求,咱们就提供,你情我愿的事。"这话多么云淡风轻,却透露了替课大学生对金钱的盲目追求。
平心而论,高校替课现象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暴露了相关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可以看到,老师上课时不管学生是不是替课者,只要点名的时候能够有人喊到就行。很多老师只是履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却没能真正尽到育人的职责。而本该对学生负责的辅导员也没有发现替课的人员,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只是名义上的辅导与被辅导、实际中,却是不闻不顾,辅导员之位形同虚设。所以说,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缺失,也是导致高校"后门失禁"的重要原因。
高校替课之风的猖獗,暴露了大学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思考上大学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挣点小钱吗?老师们也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而不是靠着点名的方式来把学生"捆绑"在课堂上?此外,高校也要反思:能否开发出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模式,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让辅导员真正起到辅导的作用?
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水灵
关键词:谁助长了 高校替课之风 高校替课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