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白家堡子惨案”:一个局部抗战地的抚今追昔
原标题:“白家堡子惨案”:一个局部抗战地的抚今追昔
新华网沈阳7月6日电(记者谢良、高楠、孙仁斌)满目青翠,层峦叠嶂。这里是杨靖宇将军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地之一,也是日寇制造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惨案”发生地。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吉林通化兴林镇,抗联精神的传承正在这个东北小镇开枝散叶。
“白家堡子惨案”让兴林镇群众痛彻心扉。
1936年7月,抗联一部在白家堡子一带的山林埋伏,击毙11个日军。3天后,恼羞成怒的日寇调集通化、柳河等地日本守备队100余人及伪军一个营,对412名手无寸铁的百姓血腥屠杀,放火毁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惨案”。
惨案现场只有3人侥幸逃生。幸存者李忠昌一家五口被杀,他被日本兵用刺刀捅了后背两刀,另一刀捅穿了胳膊上臂。
412位乡亲的尸骨合葬在兴林镇大荒沟村东山脚下,1965年通化县政府为死难者修建了纪念碑。
李忠昌从此举家迁至遇难者纪念碑前,为死去的乡亲守护安宁。直至1982年去世,为参观者义务讲解17年,揭露那段悲惨的历史。
他的女儿李世花说,父亲经常讲诉这一段历史,讲一次哭一次。老人说,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
历史真相不容抹杀。兴林镇党委书记韩继忠说:“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河里地区山高林密,日伪军力量薄弱,是抗联休整的好地方。兴林镇作为抗联的“家”屡屡被提起。
吉林省通化市委党校副校长杨文珠说,大荒沟(今兴林镇)地处当时的金川、柳河、临江、通化县四县交界,是“三不管”地带,也是河里根据地的“心脏”。
1934年4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从磐石进入通化境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创建了河里根据地。
“印章在大荒沟发现,是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部队在那里战斗过的明证。”兴林镇曲柳川村村民柳明章说。
这枚杨靖宇印章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现今一共发现两枚杨靖宇印章,另一枚收藏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1967年夏季,柳明章和同村的张元冲在大荒沟铲地,发现一个铜物件,清洗后,他借来印泥,在纸上卡了下。“杨靖宇印”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兴林镇副镇长田晓伟介绍,当年抗联在这里设有司令部、修械所、医院等,其中,兴林镇曲柳川村的修械所,曾有几十人为抗日队伍修理枪支、配制零件、制造弹药……
1936年7月7日,著名的“河里会议”在兴林镇孟家村召开,会议组建的中共南满省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第一个省级领导组织,组成了第一路军,后来成为党在东北领导的抗日部队中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
在兴林镇,有一处“河里抗战纪念馆”,吸引着各地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再访抗联路,缅怀抗联英烈。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年近50岁的刘义家住在兴林镇曲柳川村,作为地下交通员,曾为杨靖宇将军和抗联部队送过情报。
1968年,老人临终前将儿子刘天祥等亲人叫到身边说,“无论啥时候也不能忘了抗联战士”。两年前,刘天祥临终前又嘱咐儿子刘福说,“不要忘了爷爷的话,不要忘了抗联战士,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完成爷爷和父亲临终的遗愿,刘福从2013年开始投资近千万建起了“河里抗日根据地展馆”,教育后人牢记那段峥嵘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白家堡子惨案 局部抗战地 抗联精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