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禁止有偿补课的关键何在?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对有偿补课划出六条“红线”,并公布了统一监督举报电话。
有网络媒体转载这则新闻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动真格了!教育部公布有偿补课统一监督举报电话》。这样的标题不可谓不准确,但又颇为耐人寻味——此番“动真格”了,是否意味着此前并未“动真格”?
有偿补课由来已久,虽然禁令频出,但却似乎从未绝迹。就法律规定而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都明确禁止有偿补课。教育部为此也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比如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其中划定的“师德红线”中,禁止有偿补课赫然在列。此番旧话重提,不仅意味着诸多法律规定并未落到实处,还意味着“师德红线”在实践中失之松垮。以此为背景,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能否“药到病除”,显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教育部门禁止有偿补课的态度始终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个“你情我愿”的自发市场。每次发布类似禁令,照例会引起大面积争议,不少中小学老师都表示反对和抵触。老师们的理由很简单,工资福利待遇迟迟得不到提高,业余时间“打临工”赚外快有何不可?
以工资待遇为有偿补课辩解看似理由正当,但却经不起推敲——老师如果真的热衷于有偿补课,完全可以去市场化培训机构就职,一方面留恋公办学校的稳定,一方面向往市场化教学的高薪,这何尝不是一种试图赢者通吃的心理?课外补课使老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不免使更多老师向往,从而制造出一种金钱至上的风气。以此而论,提高教师待遇固然是禁止有偿补课的必要条件,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际上,比教师待遇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家长为什么对有偿补课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模式使然。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优质师资注定是稀缺资源,即使不论教师因此面对着怎样巨大的利益诱惑,如果真的叫停有偿补课,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恐怕都难以接受。在有需求就有市场的经济规律面前,禁令本身无疑面对着巨大挑战,虽然公布了举报电话,但举报热线能否“热”得起来依然存疑。
无论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还是从重塑师道尊严来说,禁止有偿补课都师出有名。不过,要想真正使禁令显示出威力,关键还在于配套措施的跟进——2015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已经出炉,在保障教师工资稳步增长的同时,还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提高其职业操守,并逐步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估机制。
编辑:水灵
关键词:有偿补课 禁止有偿补课 关键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