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涨、跌之间,变化几多——透视长春汽博会中的车市走向
新华社长春7月13日电题:涨、跌之间,变化几多——透视长春汽博会中的车市走向
新华社记者郭翔、宗巍
面对心仪的车型,你是果断下手,还是且等且看?置身当前车市,你还会心甘情愿“加价提车”吗?
7月10日至19日,正在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出现了诸多引人注目的动向。与往届相比,这次汽博会的价格战更加激烈,“加价提车”越来越少,“赔钱卖车”越来越多……
为卖车,厂商“拼了”
10日拉开帷幕的第十二届长春汽博会,每天都能吸引1万人次入场。很多人发现,与往届相比,今年车展的价格战更加猛烈,经销商也更加卖力。
12日下午,闭馆时间一到,各展馆陆续关灯。但在东风风神展区还能看到微弱光芒,几个销售顾问用手机照明,签下当天最后一个订单。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经销商希望通过展会这个平台,借助降价促销的方式,多卖车。
说起今年的车市,做了10年汽车销售的东风风神吉林永成专营店总经理孙鹤有些无奈。他指着身旁一辆东风S30说,促销价6万多,卖一辆就要赔1万。不卖库存越来越多,卖就赔钱,但为了店里正常运转,“真是拼了”。
“参加展出的70%以上的车型,售价都低于过去7个月,不只是优惠售车,更多是赔钱卖车”。本届车展开始前,长春汽博会组委会就公布了这样一组统计数据,而从中也能看出孙鹤们面临的卖车压力。
为了招揽更多潜在顾客,一汽马自达销售顾问吴占磊忙得一天没吃饭没喝水,衬衫“湿了干、干了再湿”。“我直接给您报底价,优惠1.9万元”,他给记者看了一张报价单,显示报价比4S店进价低5000元,“还能再送全车贴膜等”。
“官降”来袭,价格战“凶猛”
从今年4月份开始,以合资车企为主的官方降价席卷中国汽车市场。上海大众、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为了应对不景气的销售市场,开始了官方降价模式。
一些常年需要“加价提车”的畅销车型,比如途观等,也开始以1万元的现金优惠降价促销。这一轮降价直接冲击到自主品牌的阵地,一向坚守不降价策略的长城汽车也启动官降。
在位于6号馆的长城展区,长城汽车工作人员介绍,除了SUV车型已经开始“官降”外,乘用车也启动了直降7000元的降价模式。
“随着合资品牌启动价格战,自主车企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以预见,下半年的车市价格战将会越来越激烈。”东风风神东北区销售总监牛跟尚说。
发生在长春汽博会上的这一幕,正是当前中国车市整体不景气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表现平平,汽车产销分别为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同比增长2.6%和1.4%,预计全年汽车销量仅同比增长3%。
在增速放缓的同时,汽车厂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今年6月份库存预警指数为64.6%,比上月上升了7.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处于警戒线以上,表明汽车市场需求收缩,经销商库存和经营压力加大。
百姓得实惠 车企谋转型
“价格非常优惠,我就订车了。”在本届长春汽博会的一汽-大众展区,长春市民张珂预定了一款新速腾,比平常便宜几千元。
像张珂一样,很多消费者从价格战中尝到实惠。在5号馆的一家自主品牌展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新车型刚推出不到一年,遇到这轮价格战,降价成了最好的手段,为了拓展市场,现在的价格已经压得很低,也是消费者购车的好时机。
有行业专家表示,价格战对车企是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销量,减轻库存压力,但另一方面对品牌美誉度会造成伤害。特别是对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力的自主车企来说,好不容易在消费者心中提升的品牌形象,很可能会因为价格战而逐渐丧失。
很多人也建议,国内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为微增长,车企面临的产销压力越来越大,可能迎来一轮洗牌。对于车企来说,增速放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做好内功,搞好研发,加快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再这一轮变动中站稳脚跟,为后续发展积攒力量。(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长春汽博会 车市走向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