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逼捐”不是慈善的价值本义

2015年08月17日 11:23 | 作者:李亦然 | 来源:成都文明网
分享到: 

  天津港爆炸事故后,不少网友开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 微博下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8月16日《华西都市报》)

  对网友的行为,笔者以为,这样的言辞激烈的“逼捐”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悖论。那就是,对于慈善本身来说,这原本就是应该自愿的行为,缘何在中国变味了呢?我们可以说,对于任何人来说,捐款进行慈善都是自愿的行为,这必须是慈善的根本前提。如果,慈善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那么,慈善注定就不是慈善,而是在强制力胁迫下的“伪慈善”行为,既然如此,对于“逼捐”本身,我们必须正视其负面效应,也应该尽快走出这样的牢笼。唯有如此,或许才能够找寻到慈善的价值本义,从而能够促进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必须开启于“自愿”本身。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明星们纷纷开启募捐的模式,对此,我们必须点赞。因为正是明星们的示范效应,能够汇聚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帮助灾难者走出阴影。也能够助力整个中国慈善的进程。不过,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明星捐款与否,捐款多少,举行不举行募捐活动,这些都是一种自愿行为。由此可见,对于马云的“逼捐”就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因为对于马云来说,财富的获得只要是来源于法律的赋予,是一种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资源,这就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其到底捐不捐都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不能够被人强迫下去。否则,就走到慈善的背面。

  在另外意义上,“逼捐”之所以如此甚嚣尘上,也彰显出网络本身的浮躁气息。对于网络世界来说,言语本身需要合法,否则,在非法的言语上,甚至在一种言辞涉及到人身攻击的层面上进行讨论的话,这就是对于慈善的一种亵渎。我们能够清晰看到这样的进程,在“逼捐”的过程中,马云已经被说得一无是处,好像这里的金钱都是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那样。这显然的不对的。因为马云的财富获得手段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对于财富的支配也属于个人的自由。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行动,才能够赢得一种最终的回归,从而让慈善本身能够回归一种正常的轨道。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才能够懂得慈善本身的价值。

  慈善,是一种社会的善意表达。其并非在于一种金钱的多寡。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就是最为基本的实际,也是最为符合慈善的价值本义的内容。有鉴于此,无论是捐款多少,都是一种慈善的表达。而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也注定需要与我们同在。他们捐款与否,他们捐款多少,这都是一种自愿的行为,都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上获得一种灵感再现。所以。“逼捐”必须休矣,因为这将会损害我们原本已经形成的慈善机制,也会对于我们的慈善本身形成一种无形的负面影响,阻碍着其健康成长。(李亦然)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逼捐马云 天津爆炸事故 逼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