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青岛市四级政协委员视察大沽河整治后续管理

让“母亲河”流域美起来富起来

2015年08月18日 09:02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代桂云通讯员滕建泽)  绿树成排,满目苍翠,中间夹杂着紫色的木槿和紫薇,微风中传来月季花香……8月14日,青岛市政协主席张少军带领近20位四级政协委员,一路跨越胶州、即墨、莱西3市,视察大沽河整治后续管理及临河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情况。委员们在赞叹大沽河流域美丽风光的同时,也积极为“母亲河”的后续发展建言献策。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烟台招远,流经青岛辖区内的5个区市,流域面积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大沽河是青岛重要的供水水源,供水能力占青岛市区总供水量的50%左右,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然而由于岁月沧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度“吮吸”,“母亲河”日益衰弱,沿岸经济和上百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201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大沽河进行综合治理,实施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七大工程”。截至2015年上半年,水利、交通、绿化等骨干重点工程以及各项配套设施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近70亿元。

  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沽河治理还推进了沿岸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这次治理,青岛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64,走在了全国前列。委员们视察的鲜多多农场就是高效农业的代表项目之一,该园区以“光伏农业”和“循环高效有机农业”为主题,着力打造集科研示范、园艺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标准农业博览中心。此外,青岛还规划了大沽河旅游发展的10个主题旅游地段,打造了莱西姜山、即墨古城等5大旅游区和13个特色旅游镇。经测算,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每年19.64亿元,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治理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母亲河”重现娇颜,引得委员纷纷点赞。李嘉奎、张志伟委员用“翻天覆地”、“满眼绿色”来形容大沽河的变化。“施工质量做得很好!”来自青建集团的朱广君委员,则从专业视角审视大沽河的闸坝等设施的施工质量,他认为该工程既体现了规划的战略性,又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性,比如沿途全部使用太阳能路灯等。他建议充分发挥大沽河的生态效益,把生态旅游、健康产业等植入大沽河元素。匡新委员也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把两岸的农产品做好。

  “大沽河整治后续管理及临河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张少军认为,整治工程结束后,必须继续保持足够的工作力度,确保大沽河治理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他建议各相关部门、区市密切协作,切实加强大沽河后续综合管理;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继续搞好环境绿化、美化,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让大沽河真正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河、环境优美的景观河、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大力发展临河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临河现代农业和流域旅游规划,积极推进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同时积极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充分释放大沽河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价值,把大沽河流域打造成为生态旅游长廊。

  陪同视察的青岛市副市长徐振溪表示,将认真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通过向周边纵深辐射拓展,带动次城区、重点城镇等组团发展,大沽河将成为优化青岛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品质的生态中轴,以及缩小青岛南北差距、造福流域百姓的强力支撑。

 

编辑:薛鑫

关键词:青岛市四级政协委员 大沽河整治后续管理 现代农业 旅游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