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艺术能慰藉受伤的心
面对灾难,艺术家通过艺术进行哀悼,让受创的生命和心灵得到慰藉,也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自古以来,不少中西艺术家便关注过灾难主题,用艺术的方式书写一首首“挽歌”,其留下的也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毕加索
作品:《格尔尼卡》
创作时间:1937年
用艺术的方式关注灾难主题,最出名的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艺术家用艺术谴责德军轰炸,也成就了一幅现代艺术史壁画杰作。
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立刻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在这年年初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面对灾难,义愤填膺的毕加索便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壁画《格尔尼卡》。该作品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表现了痛苦、受难,控诉了暴行。
德拉克洛瓦
作品:《希阿岛的屠杀》
创作时间:1824年
1822年,土耳其侵略军在希阿岛上大肆掠夺和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统治者的暴行激怒了全欧洲的进步人士,他们纷纷谴责土耳其侵略者。德拉克洛瓦创作了《希阿岛的屠杀》,他以历史画的形式集中揭露了土耳其侵略军的残暴和野蛮,以表示自己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
罗伯特·马瑟韦尔
作品:《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系列
创作时间:1948年-1967年
罗伯特·马瑟韦尔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的这一系列“挽歌”有着充满忧郁的尊严,是其代表作品。从1948年开始,马瑟韦尔绘制了150多幅《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系列作品,表达他对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的感受。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吞噬了七十多万无辜民众的生命。马瑟韦尔的西班牙诗友洛尔卡也丧生其中。画家事后回忆说,这场战争成为一切非正义的隐喻,而他的系列作品是对人类灾难的悲壮纪念:它们是无可挽回的生与死循环的抽象的、诗意化的象征。
蒋兆和
作品:《流民图》
创作时间:1943年
中国艺术史上用艺术哀悼反思灾难的作品也不少,其中包括蒋兆和的《流民图》(左图为局部)。它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控诉战争。
徐冰
作品:《何处惹尘埃》
创作时间:2004年
亲历了“9·11”恐怖袭击的徐冰用艺术进行了哀悼和反思。该作是徐冰从灾难现场收集来的灰尘所构成,首展于2004年的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他用一天的时间将“9·11之尘”吹到展厅中,尘埃落定后,地板上事先设定的留白显示出了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展厅被一层像霜一样均匀且薄的粉尘覆盖,肃穆宁静,却给人一种很深的刺痛与紧张之感。
文/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艺术 慰藉 受伤 哀悼 反思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