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该不该看空新兴市场?

2015年08月25日 10:52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只在亚洲上空拍拍翅膀的蝴蝶,真的能让地球对面的海域发生海啸吗?在经济全球化、货币汇率边界愈加模糊的今天,这种连锁反应每天都在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体系的改革正当其时,但是,这一举措在让人民币变得更成熟的同时,也推倒了一串多米诺骨牌,还让一些嘴里喊着“汇率市场化将促进公平”,心里却笃定“人民币只会升值不能贬值”的人们感受到了压力。

  事实上,在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兴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市场出色的成长性和令人兴奋的投资标的,已经在过去几年为全球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收益。不过,及至美国经济走出泥淖,欧洲经济回暖程度分化,一些人士猛然发现,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成长的烦恼”———内需不足、外需疲软、产能过剩、结构改革尚未完成,更让人揪心的一点是,不少新兴经济体还背负着大量美元债务,一旦美元加息,这些经济体在进一步挖掘成长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拿什么还债的问题。

  正是看到了这些“麻烦事”,近来,不少境外投资顾问公司和基金公司研究团队纷纷看空新兴市场,即便暂时没有动作,从这些世界级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中,也不难看到他们正在为新兴市场增长走低而做着准备。

  而由于担心资金撤离,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也出现了震动,加之汇率波动,新兴经济体内部分投资者换汇意愿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种种迹象显示,不少投资者正准备用脚投票,放弃新兴经济体,转而回归欧美市场。

  但实际的情况真的如此糟糕吗?在另一类关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关注中国经济的研究团队眼中,无论是“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布局,还是这一次中国主动调节人民币汇率的行为本身,其效果都值得期待。同时,虽然得来不易,但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维持住了7%的经济增长率,并与政府在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契合,从深层次看,由于积极调结构、不回避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且寻求更为健康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已经有目共睹,中国经济至今仍然是全球经济最为有力的引擎之一。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亚洲 海啸 人民币汇率 美元 新兴经济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