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合作应对是度过此次动荡的唯一出路
原标题:亚洲金融危机为何不会重演
新华社记者樊宇 陈济朋
恐慌笼罩的全球金融市场24日避险情绪急升。从亚洲到美洲,全球各市场主要股指大幅下挫,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股指跌幅在3.6%至5.4%之间。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成为不少人眼中的脆弱链条。全球股市集体下挫的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也剧烈波动。8月份,亚洲一些经济体的货币汇率遭遇了2011年以来最大的跌幅。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韩元和泰铢下跌超过7%,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别跌了10.5%和14%。
新兴经济体过去十年的飞速增长给全球经济增色不少,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帮助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而近几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多变,危机此起彼伏,新兴经济体“跑步前进”的速度放缓。
金融市场动荡说明了新兴经济体自身的脆弱,但类似于1997年那样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会卷土重来吗?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虽然同样是货币贬值,也要看贬值的幅度和时间跨度。相比过去的危机期间,林吉特和印尼盾在过去八个月里基本算是稳步下跌。在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间,泰铢、韩元和印尼盾跌得更快更猛,分别贬值了38%、51%和80%。当泰国允许泰铢对美元汇率浮动时,泰铢单日跌幅达15%至20%。
当时的情形是,新兴市场货币因为币值被高估而遭遇了投机性攻击,因而加速下跌。国内利率过高迫使企业海外举债,而本币贬值则加重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海外资本大举出逃,资本市场如惊弓之鸟。这一切造就了1997年至1998年金融和经济剧震的“完美风暴”。
尽管同样是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但当前情况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有所不同,既没有突发性金融事件发生,如雷曼倒闭、泰铢暴跌,也没有出现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早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政府目前手中可使用的宏观政策工具更多;亚洲地区经济体普遍抛弃了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有更大缓冲余地的浮动汇率制度;没有积累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更充足,银行体系更为稳健。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也认为,虽然也面临风险,但这次新兴经济体的境况总体而言要好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尤其是外汇储备更加充足;企业尽管积累了一些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但这些债务远不像上次危机时那么糟糕。
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援引美林美银分析师克劳迪奥·皮龙的话说,如今亚洲地区政府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债务的比重已大大降低,且亚洲经济体已经建立了流动性较强的境内债券市场,为政府借贷和资金支出提供了一项备选方案。
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称当前市场波动是一次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称为金融危机还是言过其实了。
从经济基本面看,过度悲观也找不到合理解释。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之中,欧洲经济在企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一直在意料之中。
《经济学人》认为,尽管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数据不佳,但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仍在继续。虽然增速有所减慢,但经济结构出现了良性改变,如服务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分析人士大多认为,恐慌导致的全面危机不会出现,但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因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国加息预期升温而承受的压力仍不可小觑。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以及美联储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元的趋势是走强。这往往是新兴经济体的风险高发期,未来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外部压力可能随美元升值进一步加大。一是加重以美元计价的偿债负担;二是加大本币贬值压力,加剧资本外流风险;三是加重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影响资源出口国的收入。
分析人士也指出,新兴经济体对区域性金融危机苗头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合作应对是唯一出路。新兴经济体央行有必要建立磋商机制,联手应对这次金融市场动荡,共渡难关,尽最大努力防止货币竞争性贬值而互伤,防止资本市场传染式暴跌。(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 货币贬值 新兴经济体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