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品鉴收藏品鉴
古人怎样消受漫漫夏天
曾侯乙楚墓青铜鉴缶
提起冰箱,对于当代人而言,并没有特别之处。然而,在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在炎炎夏日,能够饮冰消夏,则堪称美事。
年代最久远的铜“冰箱”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挖掘出编钟、青铜尊盘、编磬、铜壶等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令人惊奇的是,还出土了至今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鉴缶。
据了解,该铜鉴缶通高61.5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此鉴缶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作为点缀。特别的是,此铜鉴缶是一件双层的器皿,这件鉴缶为战国早期文物,属于楚系青铜器,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同时出土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两件鉴缶现分别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据了解,此青铜鉴缶是个“两件套”,由盛酒器樽缶与外面的鉴组成。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据了解,此鉴和樽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鉴的圈座附四兽形足、四角,四边各一个攀伏的龙形耳,方形和曲尺形的附加装饰镂空,方盖面中空。正好套住方樽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着樽缶。盖饰变形蟠龙纹,浮雕盘龙纹和勾连纹,鉴口沿、颈部、腹部及圈足分别饰以蟠龙纹和蕉叶纹,可以说是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盛酒器。
在古代楚地主要喝米酒,夏天存放时间一长,很容易发酵变味。鉴与樽缶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使用时在樽缶内装酒,在鉴内放入冰块,可使酒凉,防止酒发酵变味。冬天则贮存热水,樽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而该鉴缶出土时带有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用的。
这也可以从《周礼》的记载中得到启示。据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紫禁城里的“珐琅冰箱”
为了避暑,紫禁城内采取的降温措施很多,清代宫廷已经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其内部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以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中部空间可用于冰镇瓜果等食物。箱盖雕有透气孔,用于食物的保鲜通风,亦可借助排出的冷气降温,起到“空调”的作用。
清代乾隆帝《消夏十咏》诗中就有对室内用冰的描写:“广厦无烦暑,精盘贮碎冰;凉逾箑脯扇,色似玉壶凝”。
此外,紫禁城里宫殿的支摘窗,上部可以支起通风,下部可以摘下透光。宫中规定“春季换凉帽之日,各宫门俱换竹帘”,既可遮阳纳凉又可通风。自打阴历四月起,宫院里便可用苇席搭凉棚,中午展开苇席遮阳,晚上卷起通风。
“竹夫人”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历史悠久,唐朝已有。
纳凉“竹夫人”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而谜底就是“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
“竹夫人”是古代消暑用具,也被称为青奴、竹奴。制作时用打磨光滑的竹条编制,形成圆柱形。因为整体都是镂空编制的,天气热时放置在床上抱着入眠非常惬意。
由于“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截取整段竹,长不超过1米,中空,四周编有网眼以通风散热,常置备于眠床之上;另一种是编青竹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搁臂憩膝,用以取凉。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
“竹夫人”一名起于北宋。苏东坡《次韵柳子玉二首》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又《送竹几与谢秀才》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自注云:“世以竹几为竹夫人也。”
宋人张耒十岁时,祖父贞之公曾出题《竹夫人》叫他作诗。张耒即刻成诗云:“悲秋已过又伤春,待得郎归荷叶新。守节碎身终不改,知名一似管夫人。”张耒成名后,又作《竹夫人传》一文。
其实,“竹夫人”唐朝已有,但那时它被称为竹夹膝。唐人陆龟蒙有《竹夹膝》诗有句云:“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清朝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吴城也有《咏竹夹膝》诗:“六月火云飞兀兀,赤脚踏冰不可袜。桃笙藤枕懒昼眠,忽被一凉清到骨。谁截此君空复空,交纹叠翠何玲珑。”
古代用冰:重礼有仪
冰存于夏日极为难得,因此,古人煞费苦心地藏存冰块,其也成为君王笼络臣下的方法。《周礼》规定:“夏颁冰”,通过颁冰礼仪,冰块成为“礼”中的一部分,进而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礼仪制度。
同时,以冰疗病也成为夏日医疗的重要手段。《本草纲目》对冰的性味和医疗作用有专门的说明:“气味甘冷无毒。主治:去热烦,熨人乳石发热肿,解烦渴、消暑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擅中,良,亦解烧酒毒。”据传说,宋徽宗赵佶食冰过量,脾胃患病,久治无效。有医生进献“大理中丸”,此药宋徽宗已服用多次,未见其效。该医解释道:“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于是,用冰煎药,徽宗服食之后痊愈。
在古人看来,由于夏日用冰是逆天时的,因此,使用冰需要专门的仪式。《诗经·豳风·七月》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据介绍,“献羔祭韭”的对象并不是天子的祖先,而是“司寒神”,这是在启冰时举行的一种礼仪,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气来自北方,司寒之神也是黑的,故称“玄冥”。
当然,古人还用冰镇来帮助新鲜食品长途运输。明代于慎行诗云:“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鲥鱼三千里路到长安用的是“冰船”,这也堪称是世界上最早期的“冷藏船”。(伊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冰箱 饮冰消夏 曾侯乙楚墓青铜鉴缶 竹夫人 珐琅冰箱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