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我家的流亡之路
在母亲和兄长的讲述中,我们这个家族,在南昌郊区的三江口镇是一个大家族。父亲供职于九江三北轮船公司。1939年初,日军开始对南昌发动进攻。先是出动飞机轰炸。听母亲说,那些天,三天两头跑警报。有一次,刚跑到野地里趴下,就看见飞机来了,在民房上空扔下一串黑乎乎的炸弹就飞走了。
眼看战火烧到了家门口,家族众人在三叔祖的召集下商议办法,为了不受日寇的蹂躏,不在日寇的铁蹄下做亡国奴,大家决定弃家逃难。在三叔祖的率领下,全家族老少几十口人,徒步前往赣南。
1939年3月底,日寇在施放毒气弹后,6000余日军带着防毒面具攻入南昌,南昌沦陷。三江口镇是战时国民政府南昌县政府驻地,日寇实施了疯狂的“三光”政策,蔡氏老宅在战火中烧得片瓦不存。我们家从此从南昌三江口老家连根拔起,四处漂泊。
日寇占领南昌以后,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多次反攻,南昌周边成了抗日战争前线。在逃难的路上,全家老小要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火线,向南跋涉。一路上很不安全。三叔祖的三儿子良庚叔,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每次都是他在前面探路。有时候,会遇到中国军队在路上设卡,看见是难民一律放行。有一天正遇上中日两军交战,大家躲在一座高山上,从树丛的缝隙中,看到中国军队与上千日军在山下的公路上对峙。国军将士扼守着公路两旁的小山包,仗打得极为惨烈,日军攻了一天也无法通过,死伤惨重。
路上还曾经遇到零星的日本鬼子。母亲说,有一次碰见一小队日本兵,大家躲到一个周围长满茅草的水塘里,幸亏离得较远,没被鬼子发现,逃过一劫。
由于家族中有人在赣州工作,逃难前父亲已经失去音信,大哥不得已辍学到赣州投靠亲友务工。所以,在泰和,祖父、母亲带着二哥离开了家族众人,前往赣州寻找大哥。一路风餐露宿,变卖仅存的一点生活用品维持生命。我真的很难想象,在那种兵荒马乱的环境里,母亲迈着她那双“解放脚”(幼时缠过足,后又放开的称“解放脚”),扶老携幼,是如何蹒跚在赣南的穷山恶水中的?到赣州之后,祖父便因为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客死他乡,终年66岁。
把家眷送回南昌老家后,父亲日夜忙碌在抢运西撤物资的船上。1938年秋,武汉会战以前,从长江中下游向西南转移战略物资持续了两年之久。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父亲所在“长兴轮”正运载物资驶往宜昌,停靠宜昌后因上游无法行驶大型船舶,全体船员奉命弃船疏散,所运物资交由民生公司的小火轮运往四川。父亲因长期劳累,病倒在宜昌。20多天后病情好转,日寇又逼近宜昌,他只好随难民一起逃往四川。
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偏僻的黔江县。据父亲说,当时之所以积极地要去那里,一是多少离家乡近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个单位是公路卫生站,与公路运输有关,也许容易找到乘车回江西老家的机会。一年以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从此,又踏上了千难万险的东归之路。
现在,我已经无法详细知道父亲走的是一条什么路线回到江西。能肯定的是行程开始走的是川湘公路,从黔江经酉阳到湘西的吉首。我在1967年和2006年两次到过川东和湘西,那一路上的崇山峻岭、激流峡谷令人望而生畏。川湘公路是抗战时期沟通四川与西南各省的重要生命线,每天进川的难民和物资,出川的抗日队伍和军需,在狭窄险峻的山间公路上川流不息。日寇的飞机不断地轰炸扫射,使公路上交通更加混乱。
从1937年起几年的时间里,父亲在中国南部走了一个大大的“C”字,1942年终于在赣州与家人团聚。此时的赣州也是空袭不断,但战争已进入到相持阶段,直到1945年春,日寇才攻入赣州。那时候,我们家已经到宁都避难,在宁都,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文作者蔡鸣乔,籍贯江西南昌。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辽宁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06年退休。)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我家的抗战 流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