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转型升级仍是民企500强主旋律
《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500强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创新,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纷纷通过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实现调结构、转方式。有410家民营企业500强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上年相比,投资各产业的企业数量均成倍上升。其中,投资新材料产业的企业由57家增加到140家,增长了1.45倍;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企业由33家增加到119家,增长了2.61倍;投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由22家增加到73家,增长了2.32倍;投资生物医药的企业由20家增加到56家,增长了1.8倍。
“走出去”步伐加快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研判世界局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据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06家企业在“一带”沿线国家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有89家企业在“一路”沿线国家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未来三年有174家有投资意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实现抱团走出去集群发展,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实现产业转移产能合作,通过获取境外矿产、能源、农牧等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催动产业再造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继续加大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数据显示,有205家民营企业500强运用电子商务取得营业收入,占500强比重的41%,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有14家企业的电子商务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和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模式,也加速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民参军”空前高涨
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民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50家企业已经进入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领域,比上年增加33家,增幅达194%;在尚未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中,有76家有意进入。
参与PPP投资意愿增强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广PPP模式的政策措施,推出了一批示范项目。通过PPP模式进入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正成为民营企业500强投资的新热点。数据显示,2014年,已通过PPP等方式进入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的民营企业500强共有58家,占比11.60%,有意向进入的企业有136家,占比27.2%。
依法治企更为自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治环境,加强对企业和个人权益的保护,在给民营企业带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对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500强企业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进展。2014年,有447家企业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占比达89.4%;有370家已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法治框架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占比达74%;有375家已形成讲法治、讲规则、讲诚信的企业法治文化,占比达75%;有402家已建立健全合同审核、决策论证等相关环节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和预警防范机制,占比达80.4%。
制造业研发投入尚须加力
在国家密集出台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实现平稳增长,呈现向好趋势。与此同时,报告还显示,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排头兵”———制造业,从“大体量”到“高质量”的进程不尽如人意。
《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规模和效益指标基本呈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营业收入总额101518.06亿元,户均203.04亿元,增长率为5.51%,远低于上年21.06%的增长速度;资产总额76784.83亿元,户均153.57亿元,增长率为9.22%,比上年降低5.16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为3801.69亿元,增速为10.47%,比上年降低16.21个百分点。
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24.4万元/人,人均利润为10.77万元/人,都远低于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和日本企业的水平,也低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此外,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500强亏损面有所扩大,传统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尤其明显。
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转型升级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分析报告》特别提到,它们在研发投入力度上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分析报告》显示,2012-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研发强度小于1%的企业数占比依次为50.2%、52%和49.4%,显示有一半的民营企业研发强度处于较低水平。
转型升级仍有老问题待解
《分析报告》还指出,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才、税费、资金等传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缺乏、税费负担重、资金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融资难、节能减排压力大,依然是2014年影响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发展的七大因素。
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旧突出,民营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分析报告》认为,在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民企500强要充分融入“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民企500强 转型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