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安思远的艺术人生:退藏天地于咫尺
导语
中国艺术品陪伴他一生,也滋养他一生。安思远说过:“中国艺术给了我一切。”
核心提示
安思远身材魁梧,总是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并且有许多固执的癖好,比如烟不离手,一年四季穿皮靴,每天到同一家餐馆就餐。这位大藏家的出类拔萃在其日常生活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时空交错的光影摇曳中,行走着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为中西方古玩艺术界所共同称许和缅怀。他终生未娶,只对文物收藏情有独钟,与艺术品朝夕相伴,卓然独立,徜徉在艺术斑斓的光泽和隽永的深奥里。他对中国文物的爱深邃真诚,并由己及人,兼济天下,为世人书写了艺术人生的典范。
他,就是美国人安思远,生于1929年7月,卒于2014年8月。他与王世襄先生一中一西,共同撑起中国艺术绮丽壮美的天空。如果说王世襄先生是一位博学笃志,深沉厚重的庄严大师,安思远则是一位潇洒俊朗,风度翩翩的书剑侠客。

安思远大事记

踩着清末从宫廷中流传出来的地毯,你可随意选择一件明代红木椅坐下,而书案上十几件古玉,则可随时把玩。

安思远
英雄出少年
1929年,安思远出生于纽约曼哈顿显赫家族,先祖是美国宪法的首席执笔奥利维尔·埃斯沃尔斯(Oliver Ellsworth),父亲是知名牙医根管治疗术创始人,母亲是歌剧演员。
少年时,安思远已练就从旧货店扫描高质量物品的“神功”,他将这些物品低价买入,喜滋滋地转卖给古玩商大赚一笔。有一次,他淘得一件花瓶,遂将其转卖纽约某位知名古董商,并切切告知此为中国明代花瓶。古董商半信半疑,而安思远则坚持己见。于是,古董商将花瓶送到经营中国艺术品的著名行家爱丽丝·庞耐(Alice Boney,1901~1988)家鉴定。庞耐肯定了安思远的判断,并对这位少年的鉴别力啧啧称奇。不久后,她便收安思远为弟子,悉心教导50载,成为其一生的导师。
安思远高中没毕业,便进入纽约富兰克林艺术专业学校学习建筑,但经常翘课自学绘画,后来则干脆辍学,卖画为生。他的画作广受好评,维持生计之余,余钱都用以收集中国鼻烟壶。不久,他成功将一整套鼻烟壶卖给了蒙特利尔博物馆。
这一年,他只有19岁。
有幸遇良师
爱丽丝·庞耐是位传奇女性。1924年,年仅22岁的她和丈夫在纽约第54街开设美国最早的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彼时,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庞耐便以精美的中国文物布置店面和住宅,招揽政商名流直接观赏东方艺术,渐渐声名鹊起,以至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也常来体验一把“中国风”。
安思远因明代花瓶事件有幸与庞耐结缘,从而更快捷地开启其“中国古董教父”的艺术人生。庞耐认为,中文学习对安思远意味深远,于是担保这位高中没毕业的“坏学生”于1948年进入耶鲁大学。在这里,安思远又结识了他人生的另一位导师——王方宇教授。安思远的中文名即是王万宇所取。
王方宇出身北京书香门第,醉心书法和绘画,尤以收藏八大山人作品而名满天下。1944年到美国,后辗转任教耶鲁大学。不久,便收安思远为学生,授习中文及中国文物知识。
安思远对学中文没耐心,只一味对中国文物兴致勃勃。他常说服王方宇提前下课,与他一起驱车去看纽约的中国古董拍卖。大概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考量,王方宇对安思远的活跃也乐助其成。于是一对中西师徒的身影便经常见于纽约的古董店、拍卖场。
1997年,王方宇去世,安思远深情地缅怀道:“王教授是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
退藏天地于咫尺
1960 年,安思远在纽约开了他的第一家画廊,仿照庞耐的方法经营古董生意,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古董人生。凭借过人的审美天赋和经营头脑,安思远的事业顺风顺水。很快,他的客户就囊括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等重量级的收藏单位,而诸如斯蒂安·修曼(Christian Humann)和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这样的大银行家和实业家也对其藏品趋之若鹜。
1981年,银行家修曼辞世,安思远大胆地以1200 万美元购入修曼收藏的1600 件亚洲古代艺术品。其中半数很快转售,其余的分别于1982 年和1990 年在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安思远自己则保留了几件他最为钟爱的中国艺术品。以此为标志,安思远确立了其国际最具权威的亚洲艺术品藏家地位。
安思远的收藏门类众多,藏品珍贵且稀奇。青铜陶器、石雕造像、唐俑宋瓷、写经碑拓、壁画地毯、玉器象牙、明清官窑、名家字画等,举凡古今精彩艺术品,他无不尽收。尤以中国古家具、书画和碑帖为其大端。
安思远的收藏退藏天地于咫尺之间,其寓所俨然一座包罗万象的东方艺术博物馆。据收藏家西畴描述,安思远身材魁梧,总是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并且有许多固执的癖好,比如烟不离手,一年四季穿皮靴,每天到同一家餐馆就餐。这位大藏家的出类拔萃在其日常生活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所藏不必我所有
安思远爱收藏,却并非爱奢华。中国艺术品陪伴他一生,也滋养他一生。安思远说过:“中国艺术给了我一切。”为了报答中国艺术给他带来的丰赡人生,他远饮水思源,积极投身中国文化保护和国宝回归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捐款成立抢救安徽古民居基金会,使多座濒临倒塌的古民居得以修葺,其更出资修复黄山市长期被忽视的明清建筑。2000年,他将所藏被盗文物——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无偿回赠中国。时隔两年,他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
而最令人感慨的当属2003 年安思远转让《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年间,由宋太宗赵炅下令,翰林侍书王著编次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收录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里的书法墨迹,被誉为“法帖之冠”,是真正无与伦比的国宝。《淳化阁贴》原贴已在大火中焚毁,安思远所持三卷(第6,7,8卷),是举世仅存。
在启功先生和时任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的努力下,安思远最终把《淳化阁帖》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上海博物馆,而当时有日本人出价1100万美元购买。安思远说:“《淳化阁帖》是中国宝物,还是让它回归故里吧!”
美国的博物馆受安思远之惠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哈佛大学佛格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都星列着安思远的精美藏品。1986年安思远捐赠“安思远珍藏系列”共471件藏品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98年,安思远又捐赠212件书画作品给美国国家级亚洲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在当时都成为美谈。
收藏的本质是审美,若是天下人都知美,安思远愿意散尽藏品于天下。收藏是通过艺术品提升心灵高度,而并非收集奢华,安思远热衷收藏,却不为藏品的虚荣所缚,我所藏不必我所有,不愧为真正大藏家。
百世教人以书
举凡大家,必留著述。纸寿千年,文以载道。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器物人情,都终不免聚散成坏,包括安思远和他的绝美收藏。然而艺术之心,却可以通过书籍的形式得以流传,得以永存。
安思远不是王世襄先生那样的大学者,没有著作等身,却也有不少影响深远的著作。1971年,安思远“献给庞耐女士”的权威著作——《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出版,这是西方研究中国家具的代表作,时至今日,仍是赏鉴中国家具之美的必读书;1982年,安思远出版《夏威夷收藏的中国硬木家具》,详述家具前辈艾克先生的为人、贡献和所藏家具的美;1998年,他又出版《风格的实质:晚明与清早期中国家具》,2005年,他出版了《洪氏收藏中国家具》一书。书画方面,1987年,安先生出版《中国近代书画1800~1950》一套三册书籍,这三册书成为中国书画鉴赏的权威参考书。
凡此种种,皆是安思远先生留给这个世界的艺术之心。2014年8月,安思远在自己博物馆般的寓所内阖然长逝,如今他的多数藏品也已随着拍卖市场流入世界各地。
有人预言,安思远所代表的美国人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中国本土的收藏家将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主流。究竟是否能出现像安思远那样,真诚地热爱,无私地奉献,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带给世界的国际大藏家,尚是一个悬念,也是一个美好期待。(陈桂湖)
编辑:陈佳
关键词:安思远 中国艺术 大藏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