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胜利与和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资讯 资讯
兰州:抗战中鲜为人知的国际战略物资中转站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记者谭飞、程楠)“高志航听了苏联飞行教官的简单讲解后,就开始在兰州练习苏制I-16战斗机,他大胆运用各种飞行特技,让苏联飞行员大吃一惊,被称赞为‘空中英雄’。”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荣珍说。
高志航是抗战期间的中国王牌飞行员,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和战友们在甘肃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并接受苏方训练。抗战伊始,兰州就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中转站,苏联援华的大量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在兰州集散,再经空中、陆路和水运送到抗日前线。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先后在西北、西南、沿海等地建立多条国际援华大通道,“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等广为人知。然而,作为建立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甘肃和兰州的抗战故事却鲜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苏联档案的解密和对外开放,甘肃兰州作为抗战中的国际战略物资中转站,又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
李荣珍介绍,无论是航空还是陆路运输,当时中苏之间的大量军事物资转运和人员往来,甘肃都是必经之地,甘肃境内近2000公里的路程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大通道。当时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约定,苏联援华的战略物资就在兰州交接。
空运物资当时从苏联境内的阿拉木图启运,经过中国的伊宁、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然后到达甘肃。
这是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超远航程,但当时的战斗机航程一般不过数百公里,加之航线沿途气象条件恶劣,在开辟这条航运交通线过程中,先后有多架援华战机在途中失事。
从兰州转场到太原、武汉、南京、南昌等地的中苏空军在各地空战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从1937年10月22日首批苏联空军志愿人员抵达兰州,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先后有3665名苏联军事顾问、专家来过往兰州。空军志愿队员轮流参战的2000余人,组建8个航空兵群,前后运华飞机1235架。
陆路运输的起点为苏联的拉雷—奥杰克,以阿拉木图为中转站,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经乌苏、迪化、哈密,由星星峡出新疆至兰州,全长2925公里。
“有记载显示,1937年底,战略物资从阿拉木图用卡车拉到兰州,耗时将近一个冬天,当时陆路基础设施差,都是一边修路一边搞运输,这条战略通道的艰苦可想而知。”李荣珍说。目前,从兰州发往阿拉木图的货运班列不过耗时一周左右。
当时,国民政府、美国、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兰州风云际会。“作为驻华武官,受美国总统委托,史迪威也曾于1938年辗转数月来到兰州,获取苏联援华的情报。”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原副主任袁治学介绍。
国共双方和苏联通力合作,力保战略物资顺利集散并送往抗战前线。“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位于战略大通道的中间位置,起着连接东西的重要桥梁作用。”李荣珍说。
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对外的海路运输线被日军阻断,多地陆路运输线也相继受阻。但因西北是大后方,又与苏联接壤,相对有利的条件使得建设和保障国际援华大通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凭借特殊的地缘区位条件,甘肃担当起重要中转站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8年夏,由苏联援助、新疆运往兰州的物资达6000多吨。仅1940年10月到12月,300多辆汽车运送军事装备到哈密,其中有战斗机150架、快速轰炸机100架、火炮3000门。
“在当年的兰州市境内,有中川、东古城等至少4个机场供国际战略物资中转,在黄河北岸还有物资仓库,全市防空洞有好几十处。”李荣珍介绍:“驻防兰州的中国高射炮部队和空军一道,还创造了抗战史上最大的空战大捷,一次性击落日机15架,兰州黄河铁桥在抗战中几乎毫发未损,继续发挥陆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作用。”
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教授武沐认为,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在基础设施简陋、运力有限的条件下,兰州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能够源源不断地将苏联援华物资输送到抗日前线,“以兰州为代表的抗战大后方的积极行动,配合了全民族抗战,对提振全国抗日士气和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意义”。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抗战 苏联 飞行员 档案解密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