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归国藏胞眼中的变与不变
新华网拉萨9月6日电 从瑞士回到拉萨定居的藏族老人夏果康追·益西班丹曾是拉萨哲蚌寺的活佛。在旧社会,寻常百姓见到他须弯腰行礼。而现在,他没有了这项特权。
年近八旬的益西班丹老人并不因此感到沮丧。
1959年,刚20岁的他到了印度生活。1967年,老人移居瑞士。在瑞士的无数个日夜,他想象着西藏的样子,更好或者更坏。
1994年,益西班丹终于抑制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一路辗转,终叶落归根,携妻子从阿尔卑斯山下回到拉萨定居。下飞机那一刻,迎接他的人们和他握手、拥抱,却没有任何人给他弯腰屈膝。
“人与人应该平等,不应该有贵贱之分,而我没走出西藏的时候,很乐意看到人们对我点头哈腰。”益西班丹说,在瑞士的生活让他懂得了平等的珍贵。
“西藏变了,跟我离开的时候不一样了,但是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平等的观念深入西藏人心。”
过去在西藏,茶馆被认为是男人的地盘,女性不进茶馆。如今很多女性成了茶馆的创办者,茶馆里女性也成了常客。看着男女老少在茶馆里喝着甜茶、话着家常,益西班丹总是会庆幸自己当年选择回到西藏。
回到拉萨后,益西班丹每天早上都会围绕着布达拉宫、大昭寺转经祈祷四五个小时。转经的人们手摇转经筒、数着佛珠,步履缓慢、神情祥和。五彩经幡随风摇曳,诵经声回荡在空中。走累了的人坐在路旁的长凳上,将随身携带的饼子捏碎分撒给鸽群……
看到此情此景,益西班丹深感欣慰:“在国外听说的西藏没有宗教自由、传统丢失,这些和我回到家乡看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西藏的一切都在保持传统中传承发展繁荣,西藏人的生活确实越来越美满。”
2014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9元,同比增长12.3%。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如果用数字来说话:在旧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新生儿死亡率则高达430‰;如今,西藏人均寿命已上升到68岁,而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12‰以下。
西藏自治区统战部资料显示,境外藏胞总数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不丹、美国、瑞士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旅居印度、尼泊尔的人数最多。越来越多的境外藏胞正在申请回到西藏。
年近五旬的央宗卓玛曾在尼泊尔生活了20年。1987年,央宗卓玛回到了西藏。最让她开心的是,八廓街的那一幢幢老房子依旧,沿街的转经道更加宽敞。如今,央宗卓玛在拉萨市的统建社区经营起一家凉粉店,一年可以攒下几万元。
“我的两个女儿特别喜欢看电影,但是她们也喜欢跟着我去寺庙朝拜,我希望她们以后读大学当国家公务员。”央宗卓玛说。
今年32岁的归国藏胞晋美次旦1984年跟随父母从印度回到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老家。他告诉记者,印度那边把西藏说得很可怕。但是他们一家人不愿意再在印度过吉卜赛式的生活。最终通过走路、坐车,耗时1个多月回到了老家。
“老家的亲戚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独门独院的小房子,不再给贵族老爷干活而是给自己干活,我们一家人当时特别震惊。”晋美次旦说。
如今,晋美次旦子承父业,在八廓街做着服装生意,常年前往中尼边界、中印边境进货。“如今拉萨日喀则的铁路通了,进货路途时间缩短了一半,通过微信和对方的发货商联系,一切都越来越便捷,我过得特别满足,没有更多的要求。”
编辑:薛鑫
关键词:归国藏胞 藏族老人 活佛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