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天南地北新疆人”李志俊:二十载传播新疆餐饮文化
原标题:“下海者”李志俊:二十载传播新疆餐饮文化
新华社广州9月15日电(记者陈寂)广州天河区繁华商圈的一个楼层里,李志俊的新餐厅正在全面装修待冬季开张。虽然装修风格融入了一些国际元素,这个面积千余平方米的餐厅,在李志俊的计划中,依然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新疆餐厅,一如她20多年来开的每一家餐厅。
从23年前珠海一家小清真餐馆做起,新粤穆斯林饮食公司董事长李志俊如今在广东拥有10家新疆餐厅。“很多对新疆不了解的人,吃了我们餐厅的新疆菜后,都说‘新疆的东西很好吃啊’。”李志俊说,“我们把新疆的饮食文化带来,而且这么多年坚持新疆特色,挺不容易的。”
1992年,在乌鲁木齐农业银行已工作多年的李志俊,辞职离乡来到珠海经济特区,从自己姐姐手上接下1家小餐馆。当时38岁的李志俊,没搞过餐饮,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出来做生意,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我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蠢蠢欲动了。”李志俊说,姐姐想转手经营3年的小餐馆回新疆,一问李志俊,她马上就接下来。但是处在一个工业区里的这个小餐馆,条件差,生意冷清,她的压力巨大。“减肥非常快,来的时候68公斤,3个月变成了60公斤。”李志俊笑着谈起往事。
300平方米的餐馆,李志俊和10多个员工吃住都在里面。她每天都要早早起床,骑着自行车去找清真餐馆需要的全部食物原料。“珠海那时候人特别少,清真餐厅更少,买清真食品也很不容易。餐馆如果不精心打理,就开不下去了。”
两年后,李志俊的丈夫辞去新疆的大学教职,和她一起开店。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海特区,涌现越来越多的商机,大量的生意人闻风而至。慢慢地,这家清真餐厅也走上上坡路。李志俊清楚记得,澳门回归时,餐厅在门口院子中摆了近60张餐桌,餐桌还来不及铺上台布,顾客已经抢着把所有座位坐满。
李志俊的餐馆从那段时间开始,先后在深圳、中山、江门、东莞、广州、佛山等地开了分店,还建了一个配送中心和清真食品加工生产线。“我把广东所有地方都奔波过了,很多地方从没路到有路再到修出高速公路,都是我自己跑过、见证过的。”她说。
现在李志俊公司经营的10家餐厅,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这些特色与品质兼具的清真餐厅,还陆续被选定为珠海航展、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接待单位。许多城市向李志俊抛出橄榄枝,希望她前去开设分店。
以“新粤”为名的餐厅,现在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其中十几个老员工跟随李志俊二十载,包括珠海第一家店的维族厨师。“员工在我们非常困难的时候,也常伸出援助之手。”李志俊告诉记者。
2011年,深圳一个新疆餐厅的维族老板卡拉姆想回家乡,要把店转手,但除了李志俊,卡拉姆对别人都信不过。“他的店装修非常繁复,墙上和顶上有很多好看的花纹,倾注了他的心血。”当时的李志俊没有财力接手,但员工们行动起来,凑出一笔钱,最后了却了卡拉姆的心愿。现在,这家餐厅成为李志俊在深圳唯一的一家。
如今60岁的李志俊,一儿一女都在自己的公司。回想过往,心无旁骛坚持做新疆特色的李志俊说:“餐厅就是辛苦钱,一点一点积累,有钱了再借一点就开个新店,最后就这样一个一个店走过来,开了10家店,也关了有四五家,做生意本来就是有赔有赚,哪有一帆风顺的。”
身为一个回族穆斯林,李志俊目前还是珠海市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提出关注当地穆斯林生活的一些提案,其中也包括为穆斯林建设清真寺。“目前珠海的清真寺在我们餐厅旁边,做礼拜的人多,场地不够大,这个问题珠海政府也特别重视,估计尽快就会解决。”(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天南地北新疆人 李志俊 新疆餐饮文化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