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当对“完美计划”反弹琵琶
“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做父母的,需要尽自己所能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报道称这是许多父母的“完美计划”。(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对这类“完美计划”,没有多少人能保持理性,故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父母的当然是孩子的,但孩子的不一定是父母的。“坑爹”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位母亲身体出状况到医院检查,丈夫跑前跑后,在国外读贵族高中、休假在家的女儿在一边不停地玩手机,还声称第二天不陪母亲了,要收拾行李返校,遭到母亲坚决拒绝。理由是,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的责任是最重大的。对于女儿来说,妈妈的身体是最重要的。之后,丈夫坐着,检查琐事交由女儿。这位母亲断然颠覆了已经发生的颠覆。
上帝教导人们区别“爱”与“喜欢”。后者是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最终伸手把花摘取。而前者是孩子满头大汗地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自己站在花前。父母无条件的付出,肯定高于“喜欢”,却算不上对孩子合格的“爱”。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家有两个儿子,一个遭遇父母“完美计划”的“圈养”,一个不被父母看好,幸逢父母“放养”。最终,后者成了才,前者迷失在完美计划中。这个寓言式的案例也许偏颇,但它却能引导人们看到无数幻景背后的真相。
其实,那位对女儿变“狠”母亲,是对过去没有约束的给予、没有责任的付出的一种亡羊补牢,却找回了教育的本质——教孩子学会感恩和有担当。“爱孩子”是最复杂的一种感情与行为。它既高于喜欢式占有,又超越无悔的付出。永远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无异于停留在哺乳阶段,怎能期待孩子最好的成长。
有过经验教训的我,常与年轻人分享几句话:主动生活才有记忆,用心做事才有价值,自己动手才会心灵手巧,独立成长才会自信自强。有了这样的理念,对孩子不搞“完美计划”,弱化“强大支撑”、少些“无微不至”、放弃“学习第一”,这些反弹琵琶,才会成为一种家庭教育的自觉,并减少许多以爱的名义的伤害。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完美计划” “圈养” 约束 家庭教育 责任


山西66米“大章鱼”飞上天
第21届全球华语榜中榜在澳门举行颁奖礼
法国西萨克梅多克发生森林大火 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委内瑞拉执政党和反对党支持者分别举行游行示威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英国哈罗盖特花卉展开幕
藏文化史诗剧《文成公主》拉萨河畔再度开演
杨丽萍主演舞剧《孔雀之冬》舞动津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