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老工艺”发展 “旧瓶”要装“新酒”
广绣、铜印、剪影、蛋雕……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州民间工艺,在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当下备受冲击,这些老工艺日渐凋零,从盛极一时转变为无人问津,甚至成为所谓的“老古董”,以老工艺为生的民间工艺人、工匠也走向年迈,老工艺的生存与传承也成大家关注的重点。
众所周知,由于社会进步,工艺水平提高,传统工艺逐步被淘汰、被取代是大势所趋,是社会进步的正常表现。一方面,“老工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过去特定阶段生产力水平,后继乏力。时代在发展,“老工艺”逐渐与时代疏离,而随着电子信息化、科技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被机器取代,“老工艺”处境就更加“严峻”。更不要说珠三角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机器换人”时代,工业化发展带来的高效率跟低价格优势等,都对“老工艺”带来冲击。另一方面,“老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窘境。我们知道。现在,老手艺工人揾食艰难,“老工艺”很难成为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如果说连吃饭这个基本问题都无法解决,那没人愿意接棒学习这些老手艺也就在常理之中。
那就任由这些“老工艺”自生自灭吗?当然不行。虽然说社会进步取代很多手工工艺,但仍有一些是机器无法比拟的,比如雕刻、刺绣等等,大家更看中手工魅力,手工制作凭借其追求极致的独特魅力而不乏拥泵。另外,“老工艺”代表某一时期工艺水平成就,有些老工艺甚至是珍贵的艺术瑰宝,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像广绣等等,如不好好保护继承,将会真正失传。
要如何让这些“老工艺”不失传?首先离不开创新,重视与市场融合,现实困境是“老工艺”失去了市场,老手艺人的日子举步维艰,也就是说“老工艺”的“旧瓶”要装上“新酒”,将“老工艺”与新元素对接,寻找突破口,让老工艺发挥新魅力,“老工艺”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时尚元素,培育新的欢迎点,结合市场的喜好,与时俱进,但如果还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将会被市场抛弃。广州不少“老工艺”就做得不错,民间工艺大师铜印艺人冯建辉用创意赋予铜印新生命,开发的小件铜印旅游产品备受市场欢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老工艺”最重要还是要靠人来传承,如果大家不愿学,聊什么“老工艺”传承发展都是天方夜谭,因此要在培育“老工艺”传承人上下工夫。其实政府有责任在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中出一把力,在关键时候推“老工艺”一把,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发挥竞争力,比如有些地方通过评选“工艺大师”并给予一定的补贴等,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老工艺”从业者的收入跟职业荣誉感,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所以说,“老工艺”发展不能抱守残缺。既要与时俱进,重视与市场融合,创新活化思路,“老工艺”的“旧瓶”要装上“新酒”;又要培育好传承人,提高他们的收入跟职业荣誉感,这样“老工艺”的传承才后继有力、后继有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广州 民间工艺 “老工艺”传承
      
 

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束访问离开菲律宾
波兰举行第24届蒸汽机车游行
内蒙古二连浩特遭沙尘暴天气 “沙墙”高百米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火场外线合围 明火被扑灭
2017郑州航展闭幕
德国一快速列车在多特蒙德中央火车站发生出轨事故
克罗地亚热气球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