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依法追讨流失海外文物需合力
士山盆、王子臣俎、连盖蟠螭纹壶、黄金鸱鸮形马胄饰……近日,“近藏集萃”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以文物征集为主线,展示了多年来历经波折入库的120余件(套)代表性文物。
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文物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虽然目前有“把文化遗产还给它的创造者”为口号的国际公约,但此类公约却留了两个“后门”:一是追溯期限有相应限制,流失时间超过这个期限就不受公约保护;二是公约并不对所有国家有约束力,必须是认可公约的国家之间签署协议才生效。如此一来,一些国家就有借口不归还其在殖民时期掠夺的各国文物。面对庞大数量的流失文物,中国的追索之路漫长而艰辛。
尽管依法追讨是文物回归的理想形式,但现实中却已成为国际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回购成了流失文物归国的常见途径。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特定历史情结,易引发广泛关注。像此前一度沸沸扬扬的追讨“肉身坐佛”等类似事件,很有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承认对方对文物所有权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推高文物价格,更加助长文物走私。因此,无论是追讨还是回购,海外文物回归之路都困难重重。
事实上,中国流失文物之所以珍贵,主要是由于凝结其中的文化精华是一个时期的文明体现。文物回归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海外流失文物回归。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归还因战争劫掠的文物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呼声,流失在海外的中华国宝也一定能回归祖国。(吴学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流失海外文物 士山盆 王子臣俎 连盖蟠螭纹壶 黄金鸱鸮形马胄饰


巴西圣保罗贫民窟发生火灾 居民洒水参与灭火
世界最长单球铰转体高架桥完成转体
NASA航拍地球“素颜”照令人震撼
黑龙江代表团抵达北京
北爱尔兰将举行议会选举
经济合作组织呼吁加强地区互联互通
西班牙港狂欢节落幕
纽约举行2017军械库艺术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