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国政协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专题考察之——壮医篇
壮医药 “强壮”之路在何方
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由于少数民族医药研究工作起步晚,国家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9月9日~18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专题考察组先后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考察了壮医药、瑶医药、侗医药和苗医药,深入了解了这四种民族医药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其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建议,将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理论总结整理,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标准,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让少数民族医药在中华民族医药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史馆,考察组成员翻阅壮医理论著作。
白玛(中)、张文康(右)与安阿玥参观广西中医药大学壮药标本馆。
在广西药用植物园,考察组成员见到了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 本报记者:李木元摄
76岁的壮族老汉韦信辉是广西南宁武鸣区人,最近他的气管炎犯了,咳嗽得厉害。自行用药10来天后,病情不见好转。于是他到广西壮医医院,医生给他开了一周的壮药,服完以后,症状好多了。
9月10日,当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专题考察组来到位于广西壮医医院考察时,正巧遇到韦信辉前来复查。考察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白玛问他壮药的效果怎么样?他干脆地回答:“有效啊!我从小就用壮药治病,收费也不贵,我上次开药也就花了100多元钱。”
“简、便、验、廉”让壮医扬美名
与韦信辉一样,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的梁群女士也来求助壮医。她患风湿性关节炎5年,膝关节疼痛难忍,辗转多家医院花费数万元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通过壮医传统的竹罐疗法,她的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了。
“竹罐疗法已有上千年历史,对于关节炎(壮语‘骆芡’)、痛风(壮语‘隆芡’)等骨科疾病有独特疗效。该疗法很方便,先用煮沸的壮药水把竹罐加热,然后拔于治疗部位,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等功效。”广西壮医医院风湿科主任李凤珍介绍。
“费用是多少?医保能报销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问道。
“治疗一次大概80多元吧,比较便宜,医保能报销。”李凤珍说。
广西壮医医院院长韦英才介绍,壮医传统疗法很多,包括经筋推拿、药线点灸、小针刀、火针、刮痧、刺血等多种,临床使用广泛。其中,药线点灸疗法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梁绮萍与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马铁山兴致勃勃地体验了该疗法,并建议壮医专家进一步探究其治病机理,发扬光大。
“通过医改,70%的壮乡百姓可在家门口接受壮医药服务,壮医门诊次均和住院人均费用约为综合医院的80%,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王勇表示。
“根”实了“苗”自然就强了
壮医已成为位于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之后发展较好的民族医药,主要是因为壮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体系。
王勇介绍,截至目前,全区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
考察组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史馆参观时,该校校长唐农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西共完成了15部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和多项壮医药适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出版了一批壮医药学术专著,编写了一批教材;同时还对壮医诊疗技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出版了壮医临床适宜技术,并在全区推广。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王正福和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认真翻阅了展示柜上的十几本壮医药学著作,对壮医学理论的完备程度表示称赞。
完备的理论体系为壮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广西中医药大学早在1986年就开始招收中医医史文献壮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中医学壮医方向的本科生。
“2011年,壮医学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这对培养壮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院长林辰表示。
“现在蒙医和维吾尔医都有了博士点,希望国家能授予我校中医药壮医药博士点。”唐农说。
考察组还了解到,2010年壮医学已被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壮医资格开考至今,共有近3000名考生参加考试,825人取得了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广西已经编制了《广西壮药质量标准》并通过了专家审定,结束了壮药没有典籍、标准的历史。考察组对壮医药的良好发展态势表示称赞。
民族医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广西草药资源丰富,品种超过4600种,其中,壮药多达2300余种。“药材资源是民族医药发展的根基,应该注重开发和保护并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黄元河表示。
考察组来到了广西药用植物园。据园长缪建华介绍,园里保存药用植物8900余种,药用植物种子5000余种,药用动植物标本20余万份,该园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当听说2300多种壮药绝大多数都能在园里找到身影时,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兵部原副政委马国超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妙江感到很惊讶。
委员们在园里看到了很少听说的马蹄蕨、马鞭草、羊蹄草、了哥王等壮药材,更有幸见到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当听说这个药用植物园既可作为学生科普基地、药农种植培训基地,每年还能有数十万元的旅游收入时,白玛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有效保护药材资源,帮助药农致富,广西多年来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业。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邓建华介绍,2014年,全区林下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30多万亩,产值超过31亿元,94万人人均增收近1800元。
壮医壮大需要更多给力政策
“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又是面向东盟的重要通道,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自治区政府方面,都应高度重视壮医学的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让壮医学为国内外人民服务。”白玛表示。
“近年来,广西和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医疗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是广西还缺少一家高水平、现代化、较大规模的壮医医院。”自治区医改办主任韩庆东呼吁,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建设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弘扬广西民族文化,推动壮医学进一步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建议相关药企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尽快实现壮药新药国家审批“零”的突破。国家层面也应给予壮药开发一定的支持。
考虑到壮医药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考察组建议,待时机成熟,教育部应参照蒙医、维吾尔医,授予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博士点。
“不传承,民族医药没希望;不发展,民族医药同样没希望。”张文康认为,壮医应在传承保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走产业化道路,这样才能让壮医真正‘壮’起来。”张文康的建议引发了考察组所有成员的共鸣。
编辑:赵彦
关键词:壮医药 壮瑶医药服务 壮瑶医药服务体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