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国图罕见大规模展出65件甲骨观众可人机互动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象形文字,背后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又对如今的汉字产生了哪些影响?
昨日,“甲骨文记忆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揭幕,展出了世所罕见的65件甲骨,同时观众能够穿越古今,通过实物和人机交互,体验商周时期的“甲骨占卜”景象。
国家图书馆“甲骨文记忆”展厅中,设置的十二地支主题展区。
工作人员正在陈列甲骨展品,此次展览共展出65件甲骨。国家图书馆供图
一起来认甲骨文 家:上部分是房子,下面是猪,寓意为房子里面有一头猪,所以叫做家。车:晚商马车的基本特征是独辕、两轮、方形车厢,既可乘坐,又能用于田猎或作战。宫:殷墟上的宫殿、宗庙建筑多由夯土台基,意为有多个窗户的大型建筑。身:形似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与“孕”同源后分化,原意是妇女腹部隆起,肚内有子。昨日,65件甲骨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展出数量之多也属罕见”,国图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龟甲还有牛肩胛骨、人头骨等多种类型,为保证展品安全也采取了恒温恒湿等措施。
据介绍,目前国图内收藏着35651片甲骨,收藏量约占存世总量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
本次甲骨记忆展将从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集锦和器物展等,揭开甲骨文作为文字和占卜之物的奥秘。
例如,有一片编号为北图6066甲骨的展品,曾与其他骨片缀合成完整的古片,并印证了《史记 殷本纪》的记载基本正确。
国图介绍,该展览免费开放,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或国图读者卡参观即可。
■ 现场
挥挥手重现“甲骨占卜”
展厅内除了有真实展品,还通过现场布置模拟场景等方式,用鲜活的故事讲述甲骨从中药药材到信史资料、从私挖盗掘到科学发掘的命运变迁。
展厅内通过声光电等各种现代科技对甲骨占卜场景进行了立体还原。展厅正中有一个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一片甲骨,分割为不同区域。观众站在电子屏幕前挥手,屏幕就会视为选中了这个区域,之后自动播放燃烧甲骨进行占卜的景象,并播放卜辞,仿佛穿越回远古时代。
“《百家姓》中有相当一部分姓氏,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国图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专门在展厅内设置了甲骨姓属林,其中每一片悬挂的绿叶上都有一个甲骨文的姓氏或者十二生肖属相,旁边的展板上设有甲骨文姓氏、属相和现代汉字的对照表。
一片片姓氏、属相之叶让观众参与到找姓氏和属相的互动游戏中来,从而认识和自己信息相关的甲骨文。
好玩的还不止这些,在二层展厅内,还设置了一台甲骨文临摹触屏,观众可以在触屏上临摹学习甲骨文,并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带回家。
特别是对于学认字的孩子,“他们和发明汉字的古人在思维方式上或许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该负责人说,如果从甲骨文教起,家长或许会发现教认字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儿。
■ 释疑
甲骨如何千年不腐?
流传数千年,甲骨不腐长存的秘诀是什么?这一问题国图专门在展厅中,设置了专门区域进行说明。
国图专家介绍,自1899年被金石学家在中药铺中发现,甲骨已经陆续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遗址等地出土。其关键还是制作工艺,“第一步是选材”,他说,龟甲来源为安阳本地龟和从江淮、黄河流域等其他输入的龟种,兽骨主要选用的是中原及北方地区的牛骨。
第二步甲骨整治最为关键,主要程序是脱脂,“也就是将油脂从骨中脱离榨干”,他说,由此能保证甲骨干燥不会腐烂。之后通过削锯、刮磨等使甲骨平整。
编辑:陈佳
关键词:国图罕见 大规模展出 65件甲骨 观众 可人机互动


海南南海明珠生态岛完成泛光照明工程
三月樱花季 武大樱花首日迎万人预约观赏
法国总统候选人菲永被正式立案调查
西藏武警交通部队抢通受降雪阻断的中尼公路
美国务院:寻求与中国建立结果导向的建设性关系
沙尘暴袭击多哈
美国东北部遭遇暴风雪
法基就任非盟主席 表示将致力于改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