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中国相信开放合作是主流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主导下结束谈判。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秘鲁12个国家的代表就协定达成一致。
奥巴马在协定达成后发表声明称,美国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贸易规则,而应由美来制定规则,以在为美国产品开拓市场的同时设置“高标准”保护劳工和环境。《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也发出相似论调。既然针对中国而来,毋庸置疑,TPP必将对中国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远没到让中国“不淡定”的地步。
首先,中国心里有数,既然TPP早晚要出笼,直面它是必然选择。美国将TPP定位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抓手,奥巴马政府更是对TPP协定达成志在必得。谈判过程中,美国一面标榜TPP协定是“开放”合作,一面却以中国不符合所谓的“高标准”为由将其排除在外。TPP占据全球GDP总额的40%、贸易额的1/3,一旦建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加上即将结束谈判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国有望借这两个协定主导国际经贸、投资、服务新规则,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关系中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中国对TPP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趋势保持关注,并听其言、观其行。
其次,中国手中有牌,面对TPP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近年来,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逐步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网络,是中国努力的方向,不会因TPP而改变。仅2015年,中国即已分别与韩国、澳大利亚两大亚太重要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FTA)。目前,12个TPP国家中,有5个与中国达成FTA,有7个参与包括中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同时,中国坚持以建设性态度促进多边贸易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57个国家,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具有广泛代表性。
第三,中国看得清楚,对TPP的情况有客观判断。TPP协定5年多的密集谈判历经艰难,最近这次会议进行得也并不顺利。原定10月1日结束的谈判,由于各方在敏感问题上难以达成妥协,被迫一再延期。而且,协议达成只是一个节点,各国国内的批准过程仍存在诸多挑战,敏感问题可能引发争议,其中仍充满不确定性。
第四,中国十分明白,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任何围堵中国的企图都不可能成功。作为拥有10万亿GDP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市场对世界各国极为重要,已成为诸多国家无法忽视的合作伙伴。美国政府也很清楚,中美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美国国内生产者积极拓展对华合作。同样的原因,TPP其他成员国也很难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如2013年和2014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连续两年是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最后,中国始终坚信,开放合作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秩序应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世界正向建立共同体的方向迈进。TPP如要逆潮流而动、在经济领域搞“零和博弈”,损人的结果必不利己。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才是贸易规则的正解。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全球贸易规则 美国 开放合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