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不可错过的毕加索雕塑展
如果你人在纽约,就立马移驾纽约现代艺术馆吧!千万不要错过今年MOMA最重量级别的展览之一——毕加索毕生雕塑展——这可是非常罕见的大型展览。约50件展品来自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Picasso),还有一些展品来自蓬皮杜艺术中心、泰特现代艺术馆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等多家机构。也只有MOMA这样的专业艺术机构能号召全世界的藏品机构或私人藏家,将毕加索一生创作的雕塑作品汇集在一起。为了让观众能够从全方位视角欣赏作品,美术馆给每个雕塑足够大的展示空间,展览占据了整个美术馆的4楼。
head of woman.Bronze 复制品
就算你是艺术世界的“门外汉”,毕加索(1881-1973)这个名字你也绝对不会不熟悉!不论你是怎么认识毕加索,我们都必须承认他是现代西方艺术中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多数人提起毕加索只想到了他是绘画大师,当然他的确是学绘画出生的,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画家,但是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他在另一个他从未经过正规训练的艺术领域中同样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那就是雕塑。
MOMA此次的展览,一共用9个展厅将毕加索一生的经典雕塑作品汇集在MOMA,展览将其创作背景,故事,及材质细分出来,按照年代依次排序,使观者得以通过一次参观尽览毕加索雕塑作品的成长、突破及革新的所有创作历程。
初期作品及第一批立体雕塑(1902-1909)
由于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技巧训练,毕加索在雕塑创作的初期将大多的精力都放在三维立体雕塑的练习中。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在他巴塞罗那的工作室中雕磨木头,并在他20岁时,成功创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Seated Woman”。
1904年他搬至巴黎定居,继续他的实验性雕塑创作,而那时起他的兴趣转向了雕刻肖像,对象都是他身边认识的人。
Figure.Paris.1908 复制品
1907年毕加索参观了当时的巴黎人类学博物馆,他被非洲艺术和大洋艺术(太平洋岛屿土著艺术)所吸引,进而创作了木质图腾雕塑作品,他艺术生涯中有着其风格转变风向标之称的著名油画作品---“阿维农少女们,(1907)”也是在这种灵感激发下创作出来的。
随后他与乔治·布拉克(George Barque)的艺术合作,开创了崭新的立体派。那是一种不断打碎主题,再用线条串联组合的创作风格,我们对他此类的绘画颇为熟悉,而事实上他在1909年就已参照他当时的爱人Fernande Olivier的完成了一件立体派雕塑铜制作品“Head Of a Woman (1909)"并很快成为当时他最出名的雕塑作品。你可以从作品表面清晰的看到它的断裂面和极度的倾斜线条都透露着立体主义的诸多特征。
立体的雕塑时期(1912-1915)
毕加索在1909年后的三年一直没有进行雕塑创作。直到1912年的秋天,受到了好友乔治·布拉克(George Barque)的灵感启发,他把注意力从人像转移到静物上。毕加索创作了一个纸板制作的吉他,他把吉他的内部空间打开向外,展示出了一个立体且开放的结构组合。大小同现实吉他,却脆弱易坏地使人心疼,且没法用来弹奏。它体现了立体主义流派提出的诸多美学问题:什么是真实?为什么有些版本的“真实”会比其它版本的更好?又是什么让“持久的”比“短暂的”更有价值?又是什么决定一个物件是艺术品,或者一个理念不是艺术?正因为唤起了这些思考,他决定采用切割,折叠,穿透等手法来塑形金属,重塑了一个金属板制的吉他。这件雕塑作品是毕加索这段时期的代表作,是一幅极为前卫的作品,完全没有使用颜料。
至此,毕加索通过人为地重现自然的写实主义的创作印记了无影踪。取而代之的是立体主义的真实原则:在一层新奇的物件上黏上另一层物件。
Guitar,1912
吉他的塑性如同附有幽灵般,看似被切块,却并无容积或深度,也不必指向外在现实中具体的真实存在。从作品中不难发现,毕加索喜欢形状诡异的拼贴多于连接紧密、流畅的结构。这把纸板吉他和后来创作的金属翻版(也是展品之一)均跻身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雕塑作品之列。
事实上毕加索自己也很珍视这件作品。1912年他给它拍了些照片,几年之后把它拆开并打包收了起来,且从此以后,无论多少人要求,都再也没有公开展示过《吉他》。1973年毕加索过世前,把它留给了MOMA。
绘画和雕塑部门的主任Anne Umland和策展助理Blair Hartzell把代表了这一时期一批精妙又罕见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生动直接地为观众展示出,在这被认为是毕加索创作风格转变分水岭的两三年中,他将自己的艺术造诣拓展到了何种境界。
Guitar.Paris,Ferrous sheet metal and wire,1914.复制品
另外在此展厅展示的还有6件独特的苦艾酒杯雕塑,这也是这组酒杯在离开艺术家工作室后的首次团圆。它们铜质部分的造型几乎是相同的,但是毕加索用不同的装饰来制作作品的表面。每一个酒杯上方都有一个苦艾酒汤匙,上面有一块铜制的方糖块,看上去像是方糖正在融化进酒杯中。值得一提的是,毕加索完成这件作品就像是之前早期的马塞尔·杜尚作品“自行车轮Bicycle Wheel",在日常用品中取材,应用的元件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它们没有个性,与其他数不胜数的东西完全相同或相似,即是通过否定大工业生产产品的原功能后,赋予其完全不同的解释意义的创作。
有种显而易见的手法是通过精简作品中静物的种类使风格更简约:酒杯、玻璃瓶、咖啡杯以及乐器——小提琴和吉他——主要由这几类物件组合而成。它们在小酒吧和咖啡馆中很常见,艺术家们喜欢在冷天从工作室聚集到这些地方取暖。由此看来立体主义虽结束了现实主义,却仍然具备某种现实元素,并取材自部分的现实生活。
对诗人阿波利奈尔的纪念(1927-1931)
毕加索再次投入雕塑创作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1920's),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同时也是毕加索的好友及早期艺术资助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1918)。
阿波利奈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不久就因感染当时的一种流感病毒而不幸去世。为了纪念阿波利奈尔,在他去世的10周年,巴黎市政府邀请毕加索为阿波利奈尔创作雕塑纪念碑。毕加索非常认真地构思,并且跟他的西班牙伙伴胡里奥·冈萨雷斯(Julio González)合作——在冈萨雷斯的工作室里,毕加索学习了把金属熔化再塑形的技巧。然而创作几经波折却总由于过于抽象的人物塑形并没有讨得市议员们的欢心。继一系列用细长钢条结合组成的肢体之后,他又继续创作了雕塑作品MetamorphosisⅠ和MetamorphosisⅡ(变型Ⅰ和变型Ⅱ),将抽象完成得更加深刻,而那些厚重的身体、近乎诙谐怪异的体态,却让任何人都无法联想到阿波利奈尔。
glass of abstinthe,1914 复制品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雕像设计稿
Metamorphosis I, 1928 翻制品
最终阿波利奈尔的纪念雕塑在1930年完成了。同年,另一尊最具这段时期毕加索雕塑风格特色的代表作“Woman in Garden,Paris”也悄然问世。
这是当时毕加索最大的雕塑作品,全部用海上打捞的金属熔炼切割组成。他将这件作品全部涂上白色油漆,这使作品看起来很像剪切、叠拼出来纸板作品,仿佛你可以随时拿起它来摆放。但是实际上这件作品是很有重量的。这件作品历时两年完成,也是毕加索和胡里奥·冈萨雷斯的合作。作品使用金属熔炼技术将看似笨重的材料磨炼得细致精巧,观众可以看到作品底部纤细的支脚,头顶头发的曲线,还有身体躯干的复杂构造,让整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敞开。
毕加索赋予这件雕塑的态度就是,不论你从前后左右任何的角度观赏,都是正确的观赏角度。(梅锦怡)
编辑:陈佳
关键词:毕加索雕塑展 不可错过









武大樱花如期而至 游人错峰赏夜樱
危地马拉少管所发生暴乱 致1死6伤
朴槿惠抵达检察厅 对国民致歉承诺坦白受查
墨西哥民众金字塔下举行活动庆“春分日”
海口6000多辆车一夜之间被烧剩铁架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持续喷发 岩浆流动似“火龙”
美国加州农场花毛茛盛放 游人置身彩色海洋
春分时节南京夜樱“风姿绰约” 美如油画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