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点评书画点评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重阳:登高赏菊 团圆敬老
10月21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画中涉及古代“重阳”的传统民俗场景,首次对外呈现了古人如何庆祝这一传统节日。图为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全图,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俗活动,这些寺院往往修建在风景名胜之地,建造精美,依山傍水。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
图为莫高窟第323窟中国佛教史迹画之僧俗迎石佛入通玄寺(初唐),也是一幅家庭出游图。宋利良 摄
10月21日,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画中涉及古代“重阳”的传统民俗场景,首次对外呈现了古人如何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历代沿袭至今,又称茱萸节、菊花节等。在民间,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后来,成了老年节。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敦煌研究院此次披露“面世”的十余幅敦煌壁画内容包括古人在寺院进行重阳节俗活动,酒肆里欢聚玩乐、载歌载舞,吃重阳糕,出游、登高,野餐、野游,阖家团圆、敬老等。
据敦煌研究院介绍,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俗活动,这些寺院往往修建在风景名胜之地,建造精美,依山傍水。或者古人干脆就在酒肆里欢聚玩乐,然后要去出游、登高。
比如在莫高窟第323窟南壁的佛教史迹画中,保留有一家老少四口前往江边瞻礼佛像的有趣画面,这其实也是一幅家庭出游图。画面中奶奶和孙子一起坐在水牛背上,奶奶和主妇手持花朵预备供佛,饶有趣味。
据了解,古人登高并不限于登高山,亭台楼阁、寺庙建筑都是登高的场所。比如莫高窟第454窟牛头山圣迹图中就有登天梯的画面,天梯巧妙的穿过牛头,攀登天梯的人显的极为渺小,画师绘制通过大小对比,凸显出牛头庞大的体量感。
尽管中国2012年正式将重阳节设立为“老人节”,不过在古代,重阳节就已经衍化出敬老的意涵。敦煌研究院表示,早在南北朝时期,政府就已依托寺院系统开办安养院,扶住鳏寡孤独。比如在北周时期的莫高窟第296窟的《福田经变》中就保留有鼓励人们赡养老人、病人的珍贵画面。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敦煌石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古代遗书中有不少关于古代节日民俗的卷子,记载了各个时期不同的节日民俗活动。(记者 冯志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重阳节 古代重阳 敦煌壁画 登高赏菊 团圆敬老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