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适当牺牲一些速度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北京市政协建言"十三五"规划既要"瘦身"更要"健体"北京不应再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高指标,要适当牺牲一些速度、压缩一些规模,把注意力放在治理大城市病等困扰首都发展的问题上
本报讯(记者谢靓) “既要发展,又要治大城市病,‘十三五’可能是北京近年来最难制定的一个五年规划。”10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议上,王守法委员如是感叹。
此次常委会议主题是围绕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今年4月以来,北京市政协围绕规划编制分9个专项课题开展了广泛调研和研讨,还通过网络议政活动汇聚委员良策,形成了10个方面共41条具体建议。此次会议上,委员们又围绕此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大家认为,北京不应再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高指标,要适当牺牲一些速度、压缩一些规模,把注意力放在治理大城市病等困扰首都发展的问题上,既要“瘦身”更要“健体”。
“交通别这么堵,雾霾别这么严重,房价别这么高,这是老百姓更关注的问题。”刘桓委员提出,北京“十三五”规划应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量的同时研究编制“城市宜居指标”体系。王力丁委员认为,应该把对发展速度的纠结转换为对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的追求,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缓解环境压力等留出更多空间。王守法委员也赞同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但他表示,这并不代表不追求经济增长,“若没有一定的增长,北京就无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更无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核心作用”。
已经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在王力丁委员看来,疏解功能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每疏解一个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成本都应有量化分析。“疏解不能只考虑行政单位的迁移,更不能一迁了事,而要有计划地把北京一些资源向周边城市疏解。”申建军委员说,疏解要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协作,达到“瘦身健体”的目的。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文魁认为,北京要在疏解的过程中辐射周边,把北京的发展优势变为整个京津冀的优势,他说,“北京和周边城市的关联度是不是提高了,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不是增强了,‘十三五’规划中要有这方面的指标”。
编辑:薛鑫
关键词:北京市政协 "十三五"规划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