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骨龄一代”能否撑起中国足球未来?

2015年10月27日 16:24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福州10月27日电 题:“骨龄一代”能否撑起中国足球未来?——从“青运”看“青训”之四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韦骅

  青运会男足比赛落下帷幕,此次参赛的U18和U16两个年龄段的队伍全部是1997年以后出生的球员。1997这个年份,对于中国足球有着特别的意义--2011年,中国足协开始对1997年以后出生的球员检测骨龄,曾经盛行一时的青少年球员年龄造假也从1997年龄段的球员开始销声匿迹。

  他们是“骨龄一代”,带着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稚嫩,也有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再过七、八年,二十多岁的他们将成为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他们又能否撑起中国足球的未来呢?

 

  本应有的稚嫩

  记者观看了U16男足四分之一决赛以后的所有比赛,感受和不少球员家长一样--这才是16岁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虽然这些少年是各个地区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身体力量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但举手投足间,还是有着这个年龄段无法隐藏的天然稚嫩。

  记者观赛时曾与多位家长交流,他们普遍认为,“测骨龄”之后年龄造假的几乎已经不可能,这让很多人感到放心。

  “只要公平,肯定是好事。以前的一些家长给孩子改年龄也是纯属无奈,你比人家小两、三岁,怎么打?现在好了,大家都一样,那就看谁真正水平高了。”一位家长说。

  中国足协竞赛部部长戚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有很多不好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我们这个年龄段非常严格,促使了足球环境的改变。这些都让大家对足球恢复信心,现在有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踢足球。”

  从“骨龄一代”开始,中国青少年足球本应有的稚嫩回来了,这无疑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起跑的机会。

 

  “小快灵”的春天?

  “骨龄一代”有着相对公平的起跑线,或许还将带来阔别中国足坛已久“小快灵”的春天。

  此次青运会U16男足比赛,进入四强的广州、成都和武汉队,都是技术型打法,有不少球员的技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广州队的蔡浩畅、陈伽豪、陈国抗,成都队的鱼竣伟、武汉队的王振澳等人,都是一脸的稚嫩之色,身体尚未完全发育,但脚下的技术却非常细腻,身体的灵活性极强,动作频率也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些球员也是“留洋一代”。包括陈伽豪和王振澳等人在内,不少人都来自“中国足球希望之星”赴西班牙留洋的首批球员。

  陈伽豪和王振澳目前都在马德里竞技的青训体系中成长,他们在与记者交流中都表示,在西班牙的三年受益匪浅,三年后再回国比赛,感觉技术长了一大截。

  不过,在U16这个年龄段,身体力量和体能优势相对于技术优势仍然是压倒性的。特别是半决赛和决赛,成都和广州这两支技术型球队在乌鲁木齐队球员出色的身体面前无法得到施展,十分无奈地输掉比赛。

 

  评价体系之困

  在现场观战U16男足决赛后,戚军表示,进入到决赛阶段的队伍、特别是前四名表现出来不低的水平,有很多小球员十分有潜力,希望下一步更多的球员往上走,进入国青乃至国家队。

  虽然此次青运会男足参赛球员中的佼佼者如叶尔凡、鱼竣伟等人已经开始在国青队中崭露头角,但距离成为中国足球的栋梁之才,仍有七到八年的成长期。

  这段时间,对这批潜力巨大的球员无疑将非常关键,也关系到未来中国足球的核心战斗力。然而,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很多情况下仍然只能靠成绩、比赛统计数据、甚至直观感受“简单粗暴”的区分。

  事实上,青少年球队的竞技成绩与球员个体未来的潜力并不成正比,对于中国足球的青少年个体的水平和发展潜力,都亟需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恒大足校执行校长刘江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为了提早出运动成绩而让未成年的球员过度进行身体力量和体能训练的现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透支青少年球员、特别是技术型球员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过去我们中国总是青年比赛无敌,成年比赛无奈,年龄造假是一方面,现在年龄没问题了,但也有太多的天才在无知的情况下被透支了,让人痛心疾首。”刘江南说。

  目前,刘江南带领着一支科研队伍,依托恒大足校各个年龄段的2600名学生,选取了多个基础指标,进行数据的积累,并对比一些在青训上领先国家的数据,希望探索出一套科学、客观评价中国足球青少年人才潜力的评价体系。

  “在每一个年龄段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由于中国地区差异明显,南方和北方的孩子在相同年龄段的标准都要有所区分,这样才不会埋没本来就稀有的足球人才。”刘江南说。(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骨龄一代 中国足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