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秦岭深处“光棍村”里的扶贫观察:“脱贫”方能“脱光”
新华社西安10月29日电题:“脱贫”方能“脱光” “扶贫”更需“扶智”——秦岭深处“光棍村”里的扶贫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晨
深秋,秦岭腹地,满目苍翠间,星星点点的红叶悄然站上枝头。一条不足4米宽的通村水泥路在大山中蜿蜒数十里,将群山环抱的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与外界相连。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如今,随着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有的乡亲们终于告别单身,收获幸福。但留给龙潭村的考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光棍村”里的单身汉:脚下贫瘠 真爱难期
三间土坯房,外墙上挂着今年打下的几百斤玉米串。33岁的骆昆学坐在屋前,熟练地挥起菜刀铡菜,他要赶在立冬前将眼前这一堆大白菜全部腌制好——一如往年,这是全家主要的过冬蔬菜。
若非脚上开线的胶鞋透露出的贫穷信息,面容俊朗的骆昆学算得上英气逼人,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结束目前的单身状态。70岁的老母亲王长兰见有生人走近,寒暄几句过后便直奔主题,“你有没有认识合适的姑娘,给我娃介绍个对象?”自从5年前骆昆学的对象到村里住了半个月后,因嫌家贫一走了之,儿子的婚姻就成了她最大的心事。
在仅有270多口人的龙潭村四组,像骆昆学这样的单身汉就有30多个,占到全组适婚男性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在整个龙潭村,单身汉也占到近二成,该村也因此得名“光棍村”。
贫困,是外人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也是“光棍村”里难以言说的痛楚。
走进43岁的单身汉田贵珠家里,屋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几个泛黄的灯泡是仅有的“家用电器”。为照顾身患疾病的双亲,田贵珠回到村子7年多,靠就近打零工为生。守着一亩玉米地,全家维持着基本的温饱,娶媳妇则是奢望。
“我只上过三年学,没什么技能,现在年纪大了也干不动重活儿,家里穷,哪个姑娘肯嫁过来?”田贵珠头也不抬捣着土豆,语气无奈。
龙潭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斌说,龙潭村土地紧缺贫瘠,十几厘米的土层下便是岩石,四组更是整个营盘镇自然条件最差、经济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最高峰时,村里的未婚男性占到近四成,“结婚难”曾是压在乡亲们心里最重的一块石头。
“光棍村”之变:精准扶贫到户 村头奏起迎亲曲
贫穷是根子,“脱贫”才能“脱光”,这是“光棍村”乡亲们的期盼,也是村里悄然发生的改变。
因为处了个对象,42岁的邓光军最近心情不错,甚至主动向村干部“秀”出了和女友亲昵的照片。但就在几年前,深沟里的老土房失火坍塌,不堪忍受贫困的前妻决意离开,曾令他坠入痛苦的深渊。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邓光军搬进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安置房。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他开始琢磨致富的门道,赶上商洛市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为他“量身设计”出养羊的“脱贫经”并联系到种羊。如今,他养了200多只羊,年收入超过1万元,对象到家里漂亮明亮的安置房一看,满心欢喜。“过几天我就去西安上门提亲呀,要想不当单身汉,先得甩掉‘穷帽子’。”邓光军感慨地说。
精准扶贫正在打破龙潭村一贫如洗的面貌。包村干部营盘镇党委副书记王宏介绍说,2014年以来,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和“产业到村、项目到户、精准到人”的精准扶贫方式,龙潭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观,水电路修通,引进了食用菌种养、土鸡散养项目,还动员村民们因地制宜搞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5780元。
邓光军并非因“脱贫”而“脱光”的个例。村民们说,去年以来,村里有十几个单身汉娶回了媳妇,久违的迎亲曲又在龙潭村奏响。而村容村貌的逐步改善,让不少来村里一探究竟的外地媳妇脸上有了笑容。
王德斌说,最近龙潭村正在申报市里的美丽乡村,准备仿效周边成功的村子搞乡村旅游。“秦岭深处,处处是景,有村民已经到邻村去打工取经,想回来开个农家乐,这或许是风景秀丽的龙潭村一条不错的致富门路。”
“光棍村”之惑:扶贫更需深入 考题仍未完结
精准扶贫让龙潭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摆在村子面前的“扶贫考题”远没有终结。要让更多的单身汉“脱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把母亲带出去?不是没试过,但母亲年龄大了,已经出不了远门,虽然老人有高龄补贴,但生活难以自理,我走了她怎么办?在城里落户不了,房子更买不起,安家不现实。”48岁的单身汉程章银的担忧颇具代表性。毕竟,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龙潭村,产业解决不了所有贫困户的问题,不少人还是需要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融入城市的门槛高企,多难叠加,让更多单身者陷入“欲走还留,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媳妇娶进门,子女的教育问题便不可回避。龙潭村没有学校,孩子们读书最近也要到20公里外的镇上,即便有了好房子,不少村民也都是一把铁将军把门,“留不住孩子也就留不住根。”有村民如是说。
再者,记者注意到,目前龙潭村的产业扶持项目,具有突出的季节性特征:食用菌种植一年只忙活四五个月,水产养殖淡旺季明显。“留在村里搞产业,虽然能解决温饱问题,但要奔小康,恐怕还得再想办法。”一些村民坦言。
在王德斌看来,扶贫固然重要,但提升村民们“自我造血”的能力,扶智更加迫切。但令人担忧的是,或许是因为穷怕了,年轻一代对立竿见影的赚钱方式兴趣十足,却对立足长远的技能培训意兴阑珊。
“这几年政府部门提供的技能培训种类齐全,五花八门,但却很难动员到年轻人去学习。他们有的宁愿去矿区挖煤,每天挣两三百元,也不愿投入时间学点本事。你去劝,他们还说,学那干啥,浪费时间还耽误我挣钱!”王德斌无奈地说。养老、教育、扶智,以上种种,或许正是“光棍村”脱贫的最大考验。(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秦岭深处光棍村 脱贫 脱光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